文/黃海峰
創新互聯主打移動網站、成都網站制作、網站建設、網站改版、網絡推廣、網站維護、申請域名、等互聯網信息服務,為各行業提供服務。在技術實力的保障下,我們為客戶承諾穩定,放心的服務,根據網站的內容與功能再決定采用什么樣的設計。最后,要實現符合網站需求的內容、功能與設計,我們還會規劃穩定安全的技術方案做保障。
6月2日晚,華為舉行“鴻蒙操作系統及華為全場景新品發布會”,并正式發布且推送鴻蒙HarmonyOS 2.0 手機系統。
仔細看了發布,華為對鴻蒙分布式技術帶來的場景功能介紹很多,鴻蒙系統2.0的確是萬物互聯時代的操作系統。
我一直關心鴻蒙系統相比安卓和蘋果iOS的差異點,除了多終端協作,其中實現更流程、更省電、更安全,讓我印象深刻。比如鴻蒙手機更省電,打 游戲 比蘋果手機時間長,這個相信很吸引消費者。而鴻蒙系統2.0更安全這個屬性,意義非凡,會很契合中國的黨政軍手機市場。
比較遺憾的是,華為沒能給出更多關于鴻蒙系統2.0面向手機廠商的生態發展策略或者說承諾。
在發布會開始時,“創造不可能”這幾個字格外吸引筆者。不論是華為在智能手機拍攝上發力,讓手機擁有接近單反拍照效果,在芯片設計領域打造出麒麟系列,還是在PC領域讓PC擁有更多玩法,亦或是在操作系統領域打造的鴻蒙,構建全場景智能生態,都在踐行華為的“創造不可能”。
對于鴻蒙系統,正如余承東所講:“5G時代消費者面臨生態碎片化難題,華為鴻蒙是實現萬物互聯的底層系統,實現市場上各類硬件終端彼此連接?!比A為鴻蒙系統到底到底是什么?筆者做一下簡單歸納,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鴻蒙系統。
鴻蒙為何是萬物互聯時代最強操作系統?
對于許多人認為華為鴻蒙就是安卓系統的改良版問題,筆者覺得需要為大家簡單普及一下。鴻蒙系統是華為公司開發的一款基于微內核、耗時多年、4000多名研發人員投入開發、面向5G物聯網 、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
也許很多人并不清楚何為微內核,其是提供操作系統核心功能的內核的精簡版本,它設計成在很小的內存空間內增加移植性,提供模塊化設計,以使用戶安裝不同接口。
可以說微內核結構由一個非常簡單的硬件抽象層和一組比較關鍵的原語或系統調用組成。這些原語,僅僅包括了建立一個系統必需的幾個部分,如線程管理、地址空間和進程間通信等。
由此可見,鴻蒙系統并非安卓系統的演化版本,而是華為基于微內核設計的獨立操作系統。
鴻蒙系統能給消費者帶來哪些體驗呢?從王成錄的介紹中,我們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以下幾點,我再總結下我感興趣的。
第一,全新的操作語言。微軟在電腦操作系統能夠成為領導者,最大的原因是為計算機提供圖形用戶界面和多任務環境。
在筆者看來,鴻蒙系統推出的全新卡片語言,讓手機操作變的更直觀。比如,消費者想讓APP內容更直觀的顯示,只需輕輕向上一滑就可展示出APP主要功能。
更重要的是,卡片可以讓消費者做到所見即所連。比如在智能時代,消費者想要連接智能設備,只需要找到手機中對應的卡片,便可輕松實現智能設備聯網。
第二,讓手機更流暢。蘋果手機最大的優勢便是操作系統帶來的流暢性。
在發布會上,王成錄介紹到,大約20%的用戶,在手機使用36個月后,ROM存儲空間幾乎達到極限,華為鴻蒙系統則可以在手機內存滿時,也能保持手機流暢的操作體驗。
第三,帶來更長的續航能力。王成錄給出這樣一組數據:在重度 游戲 測試中,蘋果手機可以連續玩3.9個小時,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手機,則可以連續玩5.1個小時。
第四,連續的操作體驗。華為鴻蒙多任務中心,可實現消費者在回到此前打開的應用時,總能保持推出時的瀏覽界面,保持操作的流暢性。
操作系統自主之路
隨著智能手機的興起,手機操作系統成為許多廠商競爭的主戰場。諾基亞的Symbian系統,黑莓的BlackBerry 系統,微軟的windows phone系統等系統都已淹沒在硝煙中。同時,安卓系統則是用開源的模式讓其傳遍了天下,而iOS是依靠著蘋果手機強大的銷量自成一體。目前看,谷歌的安卓系統和蘋果的iOS系統成為霸主。
依靠其建立的霸主地位,蘋果早在幾年前就宣布將開發者APPStore獲取的收入中抽成30%,幾年下來,蘋果靠著果粉龐大的購買力,憑著這30%的抽成早已獲得了上千億元的收入,而這個費用就被開發者們稱之為“蘋果稅”。
去年,谷歌也宣布要求安卓系統應用開發者使用谷歌的應用內支付系統,而且谷歌還會從用戶的付費當中抽成30%,生效時間在2021年9月30日。
其實我國從未放棄在操作系統上實現突破的努力。1983年,中國第一款PC機操作系統CCDOS誕生于中國電子,締造了PC時代中文單機操作系統的輝煌;1999年,沖浪、紅旗、藍點Linux紛紛發布;2012年,國家設立重大專項,麒麟、深度、普華、中科方德等重量級產品出現。這一年,華為開始規劃自有操作系統“鴻蒙”。
2019年,華為在東莞舉行華為開發者大會,正式發布操作系統鴻蒙OS。從當時發布會的介紹來看,華為鴻蒙系統是一款全新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創造一個超級虛擬終端互聯的世界,將人、設備、場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用最合適的設備提供最佳的場景體驗。
此后,華為鴻蒙系統經歷了多次升級。2020年9月,華為鴻蒙系統升級至華為鴻蒙系統2.0版本;2020年12月,華為正式發布HarmonyOS 2.0手機開發者Beta版本。
華為鴻蒙勝算幾何?
重所周知,操作系統最難的不是技術,而是生態的搭建。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鴻蒙系統發布之初就表示:“在操作系統方面,不一定是我們的技術比人家差,而是在生態系統的建設上更加難一些。因為發達國家先入為主,已經在市場中建立了完備的一個生態系統,而新的生態系統必須通過市場的良性循環才能建立起來,這是很不容易的?!?/p>
事實確實如此,面對安卓及蘋果iOS系統的霸主地位,作為后來者的華為鴻蒙系統如何才能挑戰成功呢?
在筆者看來,鴻蒙系統在這次戰斗中最大的優勢就是龐大的中國市場。如果中國所有 科技 企業能夠全力支持鴻蒙系統,那么在操作系統生態方面,華為鴻蒙將很快確立三足鼎立格局。
我們看到,華為在鴻蒙系統生態構建上也在不斷發力。比如,2020年12月,華為發布的HarmonyOS 2.0手機開發者Beta版本,就是為了快速擴展生態系統。
在當時的發布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表示,2020年已有美的、九陽、老板電器、海雀 科技 搭載鴻蒙 OS,2021年的目標是覆蓋40+主流品牌1億臺以上設備。
2021年3月,王成錄再次表示,2021年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物聯網設備(手機、Pad、手表、智慧屏、音箱等智慧物聯產品)有望達到3億臺,其中手機將超過2億臺,將力爭讓鴻蒙生態的市場份額達到16%。
華為鴻蒙正在依靠系統開源,以及華為自身的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快速成長。2021年5月,魅族 科技 在微博上發出一張全新海報,成為首家宣布接入鴻蒙系統的手機廠商,當然實際如何,是在蹭流量,還是真的要用,還有待觀察。
自6月2日起,華為將有超過百款手機、平板和智慧屏設備升級到HarmonyOS 2,為超過兩億多的用戶帶來全新的體驗。對于鴻蒙未來的發展,我還是看好的。
我特別喜歡一句話,不是因為有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有希望。
《莊子·逍遙游》中有這樣的描述:“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古人常用鯤鵬之志形容志向遠大。
鴻蒙系統正式面世
6月2日晚8點,備受關注的華為鴻蒙操作系統正式面向消費者發布,它將正式搭載到手機、平板電腦,甚至豆漿機、烤箱等家電設備上。
華為鴻蒙操作系統的橫空出世,是具有里程碑意義重大的“世紀之戰”,華為鴻蒙挑戰的是手機操作系統谷歌安卓、蘋果IOS,以及電腦操作系統windows和開源linux操作系統、蘋果MAC OS操作系統。
據悉,目前的操作系統市場,安卓占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68.63%,蘋果占據了30.99%。華為鴻蒙操作系統的出現,有可能打破這兩家獨大的狀況。
到底什么是鴻蒙系統?
發布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用一句話概括了鴻蒙操作系統(以下簡稱“鴻蒙”)給當前的手機系統帶來的變化:
“在智能手機的時代,讓消費者有機會根據自己的需要來組裝軟件(指APP)。那么,鴻蒙相對于今天的操作系統,又有一個飛躍,讓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組裝不同的硬件?!?/p>
按照華為的規劃,今年底搭載鴻蒙OS的終端設備將超過3億臺,其中1億臺為第三方合作伙伴的終端設備。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表示,目前鴻蒙操作系統生態已經發展了1000多個智能硬件合作伙伴,50多個模組和芯片解決方案合作伙伴,包括家居、出行、教育、辦公、運動 健康 、政企、影音 娛樂 等多個領域的合作伙伴。
實際上,鴻蒙操作系統打通了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
鴻蒙賦能各大場景萬物互聯
據徐直軍介紹,華為鴻蒙操作系統在2021年的舉措主要包括:鴻蒙官網、論壇、社區、公眾號等全面上線;源代碼全面開源,覆蓋手機、平板、車機、智慧屏及各類IoT設備;開放鴻蒙培訓平臺,標準課程,構建統一的人才認證體系,推動鴻蒙技術能力走進校園等。
2020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突破2400億,2020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平均滲透率將超過60%。未來三年將是智能家居行業快速發展期。相比開發周期較長的家電行業,鴻蒙OS 對于產業賦能效果顯著。
通過物聯網技術,家中的智能化的家用電器可以緊密相連,通過智能運作便可以實現遠程控制。智能家居不僅具有傳統的居住功能,兼備建筑、網絡通信、信息家電、設備自動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甚至為各種能源費用節約資金。
這些智能化的設備、家用電器在鴻蒙系統發布后,將會進一步推進家居智能化的到來。家居智能化最重要的一環,就是互聯網技術與家用設備的結合。
隨著互聯網頭部企業的技術發展,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人才的不斷增多,家居智能化取得了長足進步。鴻蒙問世將搭載大數據技術和發展的前沿應用趨勢,以小川匯集大海之勢,融合場景,連接設備,努力成為新一代操作系統的新貴。
如何實現更好的智能體驗?
在全場景智慧生活應用中設備聯結、控制復雜,體驗感分割等問題,面對如此龐大的終端設備群,鴻蒙系統該如何實現更好的智能體驗?
1、全系統覆蓋
鴻蒙系統使用分布式框架和原子化服務將各設備用軟總線聯結,達成全系統覆蓋,保證用戶有機會根據自身需求隨意組裝,實現模塊化定制加持。并且,硬件彈性大,從128k--4G以上,鴻蒙系統都可以使用。
2、多設備融合為“超級終端”
鴻蒙系統采用“軟時鐘同步”和“無限傳輸干擾”來解決音畫同步的技術難點。PC系統安裝鴻蒙分布式插件后,手機文件就相當于新盤符,便于PC端調用手機內容及材料。
使用超級終端統一入口來操控設備模組,提升設備間敏捷度,完成與手機聯結的所有第三方設備狀態的實時查看和操控。
另外,我國現階段家電設備自動化程度持續提高,但由于設備與設備間的碎片化分布使之無法充分發揮性能優勢。鴻蒙系統將打破消費者智能使用率不到5%的現狀,增強設備黏合度,打造全生態模式。
3、應用跨設備流轉
“萬能卡片”將成為鴻蒙生態設備之間統一交互的載體和語言,卡片到哪里,服務轉到哪里,真正打破應用間的硬件約束。所有鴻蒙設備間都將通過“萬能卡片”進行有效流轉,所有卡片信息全部顯示在服務中心用戶無需再次安裝,被分享手機無需事先安裝APP,便捷實現信息互聯。
華為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博士表示,鴻蒙OS就是要讓消費者在操控多種設備時像操控單設備一樣簡單。
能否“突圍”幾乎定局的市場份額?
此前,小米和Google都曾推送新操作系統。小米Vela主要布局在AIoT生態圈可穿戴設備及智能家居場景布局上,與鴻蒙系統全設備萬物互聯并不完全相同。但Google Fuchsia OS,同樣是囊括手機、PC在內的萬物互聯定位。在這樣的環境下,鴻蒙系統具備哪些逆風破局的優勢?
首先,鴻蒙系統開源的liteos內核已趨向穩定。liteos內核是由華為OS團隊專門維護其核心組件,包括ota、shell、fs、usip、oc、crc、cJSON等組件。這些組件可以為開發者提供簡單接口實現孔中升級、shell等功能,幫助開發者更輕松的開發物聯網設備。自2015年起,它就已廣泛應用到攝像頭、手機指紋傳感器等設備中,未來將作為華為解決方案一起來開拓市場份額。
其次,華為海量終端用戶也將在鴻蒙系統萬物互聯中起到關鍵性作用。在發布會上,華為發布了watch3、HUAWEI MatePad Pro、HUAWEI MateView、HUAWEI FreeBuds4無線耳機等新品。并宣布自6月2日起,Mate30、40系列都會同步進行ota升級,nova6、7等老款機型也將在第三季度全面進行升級。由此可見,華為的硬件優勢都將為華為AIoT生態化建設提供關鍵性扶持作用。
鴻蒙OS,現階段只是生態建設的開始,下一步將需要硬件廠商、應用廠商、集成商的聯合支持。
總結:3億和16%的生死突圍
要把生態鏈發展到什么程度,鴻蒙才算是存活了下來?
華為消費者業務AI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副總裁楊海松給出了一個數字——16%。
“對于操作系統這類底層平臺而言,軟件使用量、市場占有率是它能否活下來、能否成功的核心因素,而16%的市占率則是一個生死線?!睏詈K烧f。
為了邁過這16%市占率的生死線,華為在2021年的目標:搭載鴻蒙的設備數量需達到3億更顯得任重而道遠。
目前來看,暫無其他手機廠商伸出援手,生態鏈也尚未完善,鴻蒙恐怕還有很長一段道路需要走。
昨天,鴻蒙系統(HarmonyOS)2.0手機開發者Beta版正式發布!
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副總裁楊海松說:“既然我們已經做出了開發者Beta版,這說明我們已經準備好了。”
這意味著全球第一個面向萬物互聯的操作系統馬上就會正式落地,一個新時代真的來了。
可能有的朋友對“HarmonyOS 2.0手機開發者Beta版”這個長長的名字,看不大懂。小俱在這里簡單解釋一下:
鴻蒙系統是面向物聯網的,之前智慧屏版、智能手表版等已經用上了,這次是手機版。2019年榮耀智慧屏搭載的是1.0版本,這次是2.0版。而且,目前這個手機版是面向開發者的測試版(Beta版),只有華為開發者聯盟官網實名認證的個人/企業開發者才可以下載試用,更多是為了調測為鴻蒙系統開發的APP。
目前有兩種方式可以下載
1、使用HUAWEI DevEco Studio中的遠端模擬器,HarmonyOS官網下載DevEco Studio 2.0 Beta3版本即可獲得。
2、使用專屬OTA升級真機進行調測,通過官方渠道報名(),審核通過后將收到華為官方公測邀請郵件,根據郵件內容指引,即可得到OTA推送。
適用設備包括
1、華為手機:全網通(5G雙卡)P40 、 全網通版P40 Pro、Mate30、Mate30(5G) 、Mate30 Pro、Mate30 Pro(5G);。
2、華為平板電腦:全網通版、全網通版(5G)、WIFI版本的 MatePad Pro。
面向普通手機用戶推送的鴻蒙系統,還需要再耐心等一兩個月。根據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的說法,2021年一二月份將會開放部分手機用戶升級鴻蒙系統,初步升級會驗證幾個月,之后全面放開升級,市面上90%以上的機型都會升級。
除了手機,華為的其他自研產品也會大范圍搭載鴻蒙系統。另外,還有40家硬件合作伙伴的產品將加入,保守估計,明年搭載鴻蒙OS的IoT設備數量將達到1億部。華為方面透露,目前頭部家電企業都在商談。
自2019年8月榮耀智慧屏首發鴻蒙系統以來,已經過去了1年多時間。然而大眾對鴻蒙系統仍然無感,甚至有很多質疑。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對普通人來說,智慧屏版的鴻蒙系統并沒有表現出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人們感知不到這是一個不一樣的、劃時代的新系統。
這也難怪,鴻蒙系統是面向萬物互聯的,只放在有限的設備上顯然無法充分發揮其“從底層打通設備”的核心能力。況且,智慧屏不僅出貨量有限,還是一種低頻交互設備,人們的使用頻率往往以天來計算,影響力有限。
現在,鴻蒙系統手機版來了,相信很快大家就會體會到鴻蒙的不一樣之處。
智能手機的優勢在于高普及率,幾乎人手一部,而且跟人的交互非常密切,以分鐘計。某種程度上,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了我們身體的一部分,相當于器官的延伸。因此,它被選為了萬物智聯的核心入口。
一旦作為中樞的智能手機搭載了鴻蒙系統,由于它的龐大規模,以及輻射整個智能生態的覆蓋能力,鴻蒙系統的影響力將得到釋放。
人們會發現,搭載鴻蒙系統的各種設備之間,APP可以通用,能力可以共享,數據可以同步。比如,手機可以用無人機的攝像頭;手機打開菜譜,一碰烤箱即可配對,傳輸對應數據后,烤箱就開始自動烹飪;手機、平板、大屏之間無縫跨屏協同,可以實時批注,協同辦公更高效。
隨著鴻蒙系統大規模落地,可以預見:2021年將是智慧物聯真正走進人們生活的一年。
一個新系統能不能活下來,最關鍵的便是生態:硬件生態需要廠商的合作,軟件生態需要開發者的支持。
鴻蒙系統作為5G萬物互聯時代的先行者,得到智能家居硬件廠商的支持并不難。智能家居廠商雖然也在打造自己的生態,但更多是在硬件連接層面。
至于操作系統層面,放眼全球,能做到的也沒有幾個。即使像蘋果、亞馬遜、谷歌、三星這樣的巨頭,也都在統一標準,它們早在2019年底便組成了聯盟,制定新的智能連接家用設備統一標準。因此,國內硬件廠商也有統一標準的需求,否則就會在未來的競爭中仰他人鼻息。
鴻蒙系統是開源的,如果能夠在利益上合理分配,包括小米、OPPO、vivo在內的手機廠商,理論上都可以使用。其他的硬件廠商加入就更合理了。
軟件生態方面,首先,鴻蒙系統的先鋒性質、萬物互聯的巨大市場,都會吸引開發者加入。根據華為方面提供的數據,目前的有效開發者數量已經超過10萬。有效開發者就是使用鴻蒙OS IDE開發工具,并提交代碼的。
其次,華為面向開發者開放的能力,讓開發工作變得更加高效。
分布式的編程框架,華為把能夠實現應用跨終端部署的基礎單元,稱為“元能力”,應用由元能力組裝,可拆分合并,實現一次代碼,多端適用。將復雜的設備間協同封裝成簡單接口,有超過15000個API可供調用。
分布式UI,不同設備的UI交互設計一直困擾著開發者,華為為此提供了7類自適應布局能力,例如拉伸、縮放,去適應不同尺寸的屏幕。
開發者工具平臺,華為DevEco Studio 2.0提供了9套手機應用模板,據稱每個模板可以減少近千行的工作量,也就是華為已經預置了很多需要的組件。提供了手機、手表、電視三種終端產品的應用效果展示。開發者在編寫代碼的同時就可以看到代碼在設備上實現的效果。
另外,鴻蒙系統是可以兼容安卓的。安卓APP經過開發者簡單的編譯后,就可以用于鴻蒙系統。
通過上面的介紹,相信大家對鴻蒙系統軟件生態建設應該充滿了信心。
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副總裁楊海松說, 希望在明年年底,中國智能家居市場中搭載鴻蒙系統的設備出貨量能達到16%,這是一條“生死線”。
中國網絡最好,IoT制造最強,應用市場最大,足夠鴻蒙發揮,但最終鴻蒙系統能發展到何種地步,還有很多X因素。送上祝福,拭目以待吧。
(圖片源自網絡,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目的)
當前標題:鴻蒙開發物聯網上位機,鴻蒙智能終端
網站路徑:http://vcdvsql.cn/article10/dsiepdo.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建站公司、App設計、網站制作、企業網站制作、網站內鏈、小程序開發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