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双性强迫侵犯h_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_蜜芽188_被诱拐的少孩全彩啪啪漫画

關于windows系統太難用的信息

windows這么多年了系統為什么還是不穩定?

Windows系統的穩定性一直都是飽受詬病的,Windows7算是做得比較好的,Windows8問題最多,現在Windows10又稍微好一點,Windows比起macOS確實穩定性要差很多,不過這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成都創新互聯公司從2013年創立,是專業互聯網技術服務公司,擁有項目成都網站制作、網站建設網站策劃,項目實施與項目整合能力。我們以讓每一個夢想脫穎而出為使命,1280元都昌做網站,已為上家服務,為都昌各地企業和個人服務,聯系電話:13518219792

藍屏其實是一種保護

不少的用戶有一種誤解,藍屏是非常不好的一件事情。

當然從使用的角度來說,藍屏確實造成了一些使用上的不方便,不過藍屏代碼的初衷是為了保護操作系統、保護你的硬件、尤其是保護你的用戶文件,本質上是一種保護措施,防止你的用戶數據被進一步損壞。藍屏的初衷是為了避免出現更大的問題,這時候系統會選擇藍屏,操作系統需要管理太多的軟件、硬件資源,無數的驅動程序、還有Windows kernel內核文件,以及各種應用軟件等等。

大家設想一個場景,一個壞人混進了一個游樂場,這時候警察跑過去要從一群壞人中找到這個人,這時候警察會要求所有的人都趴下,藍屏也是這個道理,為了避免某個程序或者某種問題對用戶數據的進一步傷害,就直接藍屏阻止。

使用方法錯誤是造成不穩定的根本因素

絕大多數藍屏是用戶自己的使用習慣不好造成的。

到一些不安全的軟件下載站點下載不純凈的軟件,安裝太多的優化軟件、殺毒軟件,這些軟件之間“互相攻擊”,可以說這些不好的使用習慣都會造成系統出現問題,更多的是很多軟件的行為菲常流氓,這也是造成系統不穩定的主要因素。

Windows架構經常變、OEM廠商紛繁雜亂

第三個原因就是windows本身架構變化頻繁,OEM廠商紛繁雜亂引起的。

Linux/Unix基本上都是面向服務器和程序員等專業場景,macOS的硬件平臺比較單一,可是相較而言Windows的生態就比較混亂。銀行的終端會用Windows,醫院的設備也會用Windows,Windows還是用戶量最大的桌面操作系統。

硬件層面上,Windows生態更加多樣,廠商有聯想、戴爾、惠普、小米、宏基等等,還擁有AMD、Intel兩大處理器平臺、還擁有眾多的主板廠商、顯卡廠商,每個廠商的硬件組合也完全不一樣,解決方案也不一樣,可是Windows都得適配這些平臺。

Windows本身架構方式調整也比較大,微軟基本上三五年一個大版本的迭代就會迎來一些架構體系上的改變,Windows XP到Windows7,Windows7到Windows8等等,基本上每一代都在不斷的調整架構體系,相對應的Linux/Unix/macOS這么多年來,基本架構體系從來沒有變過。

Windows已經做得足夠好了,當然也許不夠完美,面對的消費者越多,那么用戶使用電腦的不確定性就會越高,不過既然能成為市場份額第一的桌面解決方案,Windows還是工業界的主要控制系統,Windows宕機就跟停電一樣可怕。

windows有不穩定嗎?什么系統不穩定,何為不穩定?有正確使用系統嗎?

穩定這個詞要看你怎么定義,就我個人而言,只要這個軟件它是能正常使用,也不會報錯,甚至開發它們的公司也不更新了,因為已經很完美了,這個軟件就是穩定的。系統也是一種軟件,如win7系統,它已經很穩定了,即便是現在的win10系統也穩定多了,在這兩個系統中,我覺得7系統是穩定的,所以沒有你這么一說的。

還有你說win7系統穩定吧,但有些新硬件對7系統支持不太好,你如果剛好又裝的是7系統,那么它有可能是不穩定的。從這一點上就能看出,角度環境不一樣,結果就是不一樣的。又或者說,同一樣軟件,你在7系統下非常穩定,在10系統下卻不穩定,你說對于這個軟件來說,它是穩定還是不穩定呢?

另外,系統是需要安裝到電腦里的,系統的穩定性也和電腦硬件有關,就像上面所說,同一個系統安裝到不同硬件的電腦上,結果可能就不是一樣的。系統安裝好后,還需要安裝驅動,你不安裝驅動是沒法使用的,而驅動是由硬件廠商提供的,每個廠商的技術也不一樣,那會不會出現因為驅動不對或不好造成系統不穩定的情況呢?這個絕對是有的,所以說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也不太好回答你。

最后,我只能說,你覺得穩定那它就是穩定的,你覺得它不穩定,那它就是不穩定的。這就好比一個漂亮的女人,有人說她漂亮,有人說她不漂亮,也有人說她可以更漂亮。起碼,我個人覺得,目前不管是win7還是win10系統它們都是穩定的。如果不穩定,我們為什么這么多人用它呢?沒有誰的電腦不藍屏,也沒有誰的電腦不黑屏,也沒有誰的電腦沒有自動關機過或重啟過,更沒有誰說他的電腦從來沒有開不了機的情況。

我的結論是:

現在的windows系統是穩定的,選7還是10都是可以的,作為一個玩電腦多年的人來說,我覺得挺好。不管它是穩定還是不穩定,我們一直都有使用它。

就拿win10來說,它有個外號叫做Bug10,名字就不言而喻的知道了,我兩臺電腦,一臺用著我習慣的win7,一臺用著win10。就我而言,我會覺得win7會更穩定些,畢竟相同配置下,win7占用空間最少。

實際上,我們將windows不穩定歸結于如下原因:

我一直認為一些安全衛士是導致系統問題的主要原因。

比如系統瘦身,經常會刪除一些應用,或者刪除一些系統應用,關閉預讀取功能減少垃圾文件等等。所以,windows不穩定除了本身的問題之外,也和我們下載過多的一些軟件,使用國產的安全衛士,亂下驅動有關系!

真給Mac獨大,你連電腦怎么用都玩不起。同樣的價錢你只能買手機,電腦還想用來辦公生產力?不要想了,蘋果沒你們想得那么偉大,它是個比騰訊還吸血的公司。騰訊起碼讓你用得起基礎功能,蘋果你看手機多64g就砍你過千了。windows其實穩定性已經越來越好,想當年我們用win98用ps才叫痛苦…我不是說windows偉大,只是市場應該有這么幾個不同的東西存在,始終給哪個獨大,痛苦的還是消費者

1、Windows夠穩定了,自己編個小程序就知道,要沒有bug有多難。

2、Windows的使用場景太復雜了,方方面面都考慮周全不容易。

3、Windows的架構做得不清晰。微軟在努力改,不過進度很慢,比如正在開發UI和核心分離。系統文件管理混亂,注冊表太龐雜,權限設定太粗糙等, 歷史 遺留問題還是很多。

4、有些很好的嘗試,比如UWP應用,無奈開發者、消費者都不買賬。

5、iOS和Android都開始發力桌面,這兩個操作系統的設計理念更現代,沒有太多的 歷史 包袱,說不定可以成功。

windows系統由于一直在更新,中間的幾個版本特別的不穩定,特別是win8簡直就是災難,以致于很多人都在懷念當年的xp系統,最主要的是windows系統已經深入人心,Windows這30年來中間大版本的迭代也是非常多,從開始dos系統到現在win10系統,也是計算機硬件迭代發展的一種體現。

最初的操作系統從純正的命令行到wind3.0系統開始進入圖形界面時代,對應的內存和儲存設備逐步的升級也是推動操作系統用戶提升上升一個關鍵點。記得剛上大學的時候一個100多M的優盤就需要幾百塊錢,現在隨便一個優盤就是幾個G甚至十幾個G,當初學校有一段時間還在流行軟盤,轉眼間灰飛煙滅,這些真實的例子都是操作系統進化史中的一些細節表現。作為一個技術人員還是覺得windows系統的設計架構還是非常不錯,盡量windows經常性的遭遇病毒,但支持的遠程直接下載補丁去補救,升級完安裝之后重啟下電腦就可以接著用了,還是相當方便的,在windows之所以病毒多主要還是用戶多,很多人覺得這個系統病毒多,樹大招風用的人多自然出問題也會多,linux倒是病毒少主要使用的人員還是技術人員。

windows不穩定主要還是大版本升級造成的,大版本的升級主要有幾個原因,其一跟上硬件的發展;其二增加新的功能。大版本的升級也是非常必要的,但中間過程還是會有波動,個人始終覺得xp系統是一個非常穩定的版本,到現在家里的老電腦還在用的這個系統,但是遺憾的是很多軟件已經不能使用了,打開軟件直接提醒讓升級,不升級不讓用,有很多人覺得現在的硬件配置都這么高了,電腦的軟件升級的更加夸張,也就是增加的那點硬件配置還不夠軟件升級帶來的沖擊大,現在的很多軟件對于硬件的要求已經沒有底線了。

現在操作系統大趨勢向著空間換時間的概念,為了運行效率在運行之前提前加載一部分內存,這樣做還容易減少內存碎片的產生,提升內存的使用效率,但這種做法有個壞處是軟件還沒怎么運行內存就被占據了一大半,所以不能只是盯著硬件提升了多少,還要看裝了多少軟件。即使如微軟這種超級大公司發布操作系統之前肯定有全面的壓力測試,還還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其實大家都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現在的硬件廠家太多,要做到多種硬件的兼容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不同于蘋果的ios系統,軟硬件都屬于自己主控所以在性能上以及功能上都可以控制的非常好,現在微軟的操作系統有點類似現在的安卓系統需要兼容很多的硬件廠商,要做到十全十美難度還是非常巨大。

理論上講一個軟件只要更新就有可能存在漏洞,而且有些漏洞不一定能通過內部測試出來,而且用的人越多更加容易出問題,用的人多場景組合多也是多,也就更加容易出問題,這何嘗不是windows用戶量多的一種體現那,希望能幫到你。

是系統就沒百分百穩定。另外,別搭理一群講鴻蒙的。垃圾而已。

昨天我的win10一樣崩潰了,桌面死掉,熱鍵無用,最后只好硬關機。而我主開發機mac就很穩定。常年不關機,合上蓋子就提走,到家到公司打開即用,毫無問題。大概我那臺dell的xps被我像用macbook一樣給用壞了吧?也是一樣不關機,合蓋就走。穩定性win10真的很不錯了,但和mac比比就略差一點。

win10不穩定其實在研發的時候就買下禍根了。

咱們從win10早期說起。

在研發的初期,win10進行了部門裁員

眾所周知Windows 10系統問題頻發整體來說穩定性比較差,然而在此之前的版本其實相對來說穩定性還挺好的。自從Windows 10正式版推出之時該系統就開始頻繁出現問題,乃至現在每個月安全更新都會帶來大量的新問題,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微軟重組時將整個測試部門裁員。

操作系統的構建如此復雜:

曾為微軟效力長達十五年的杰瑞?伯格日前發布視頻評論詳細解釋微軟操作系統團隊以前構建版本時的測試流程。原來微軟有著非常龐大的測試團隊,這些測試團隊又分為許多不同的分支,每個分支下又設有多個不同的組別等。

如此細致的劃分可以保證所有功能模塊都得到充分測試,至少可以保證每個新功能都可以有充足的人手進行測試。這些子測試團隊每天都會開會討論新功能的測試情況,只有在確保沒有問題的情況下才會將相關功能和代碼合并。

值得注意的是測試團隊成員每個人都需要使用最新的測試版,測試版安裝在物理機上作為測試團隊日常主力系統。

杰瑞伯格還提到了原來的微軟測試團隊還專門為諸如英特爾、AMD、英偉達等成立專門的實驗室測試CPU/GPU。這些專門的實驗室用來測試新的構建版本或者功能模塊與重要硬件例如處理器和顯卡是否存在兼容或者性能問題。

負責這些實驗室的測試團隊也會與制造商進行對接,所以測試團隊若發現什么問題可以很快確定并制定解決方案。待開發團隊修復問題后會再交給測試團隊進行測試,測試團隊通過測試后則修復方案的代碼會被合并到主線程中。

然后納德拉上任后裁撤整個測試團隊:

2014年~2015年時微軟原CEO鮑爾默宣布退休并離開微軟,隨后接任鮑爾默擔任微軟新CEO的是薩提亞?納德拉。

納德拉在上任時宣布微軟進行大規模重組,同時納德拉提出“移動為先云為先”的口號,即桌面平臺不再是重點。 在重組過程中納德拉將操作系統整個測試團隊全部裁撤,接下來還將Windows 10/Xbox/Windows Phone合并 。

合并后也就是各個平臺的硬件使用相同的Windows 10內核 , 每個版本都需要兼顧PC、移動設備以及 游戲 平臺 。當然正如你知道的那樣最終WindowsPhone或者叫Windows 10 Mobile平臺回天無力,微軟徹底放棄移動系統。

現在微軟靠的是自動化測試:

對于大型商業軟件開發公司來說雇傭真人團隊進行測試是個困難的決定,因為人工成本可能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因此現在很多軟件開發商都依靠自動化測試系統,微軟同樣如此,微軟現在主要靠的就是自動化和虛擬機測試等。

然而虛擬機測試看起來并不能與物理機達到相同的測試效果,更不能與微軟原來龐大而細致的人工測試團隊相比。這也是現在Windows 10問題頻發的主要原因之一,虛擬機測試存在的缺陷或者遺漏讓潛在的問題無法及時發現。

Windows Insider看起來意義不大:

在視頻評論中杰瑞伯格還對Windows 10的測試項目進行討論,簡單來說測試項目并不能幫助微軟解決太多問題。主要原因是多數測試版用戶遇到問題不會主動向微軟反饋,當然即便向微軟反饋最終的結果可能也是沒有人搭理。

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轉儲日志,系統運行時會不斷地記錄各種情況并生成極其龐大的轉儲日志以供分析。然而實際情況是只有當系統崩潰時轉儲日志才會將其細節記錄,其他方面的“小問題”系統并不會記錄轉儲日志。

完整的轉儲日志體積相當大, 可能在幾十GB、幾百GB也可能在TB級別 , 顯然多數用戶也沒有這么大的空間存儲。也就是即便用戶主動向微軟反饋并提供轉儲日志,實際提供的也只是部分片段而不是整個操作系統完整運行日志。

對于微軟工程師來說通過片段日志排查問題本身也存在困難,久而久之Windows 10積累的各種反饋也越來越多。然后微軟工程師們面對如此多的問題可能就會有選擇性的放棄,Windows 10 1809 丟失文件反饋就是典型例子。

當微軟工程師們對于用戶提出的反饋回應越來越低時,這也反過來降低測試版用戶的積極性放棄繼續向微軟反饋。

正式版用戶其實也成為小白鼠

藍點網此前就開玩笑提到測試版用戶屬于大白鼠、正式版用戶屬于小白鼠,商業用戶的版本才屬于真正的正式版。杰瑞伯格表示現在正式版用戶們接收的版本實際都是在幫微軟測試,這些正式版用戶本質上已淪為微軟測試用戶。

以往微軟推送新版本都是大批量的快速推送 , 杰瑞伯格稱最高峰時微軟能夠在極短時間內將全球 1/4 的設備升級。只是后來問題頻發導致微軟調整策略降低新版本的推送速度,采用分批推送的方式一邊推送一邊收集著遙測數據。

所以直到現在還有用戶沒有收到 Windows 10 Version 1903 版更新,因為微軟還沒有做好全面覆蓋新版的準備。

在視頻評論里杰瑞伯格還提到Windows 10版的隱私問題,此前這個版本收集大量數據被歐盟監管機構發起調查。杰瑞伯格表示即便到現在微軟還是會繼續收集用戶的各種數據,其實最主要的就是通過遙測監控設備的運行情況。

當然坦白的說這并不能表示微軟故意收集信息拿來賣廣告或者其他用途,因為微軟目的在于收集潛在的運行故障。沒有測試團隊微軟工程師們只能依靠內置的遙測系統,從用戶開機到運行第三方軟件微軟都會關注系統運行情況。

如果發現潛在的問題這些日志就會被自動上傳到微軟服務器進行分析,幫助微軟開發團隊確定哪里需要進行修復。說到底對于Windows 10開發團隊來說現在屬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測試人員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測試問題。

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完美的系統,Windows也不例外,所以不可能絕對穩定,所謂的穩定只是相對的。

縱觀世界范圍內的操作系統,主要就是Unix,Linux和Windows三大陣營。這三類操作系統,就沒有哪一個敢說自己不存在問題,可以完美使用。就拿我們經常使用的蘋果手機和蘋果電腦的操作系統來說吧,其內核就是美國伯克利分校研發的like-unix,也就是類Unix的FreeBSD操作系統。那怕是蘋果這樣相對穩定的操作系統,還不是需要經常升級,來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只是相對來說升級的頻率要低一些。

我們再來看Windows操作系統,他是現今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用戶群體最為龐大,最為廣泛的操作系統。使用的人多了,被發現問題的概率也就越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是蘋果操作系統比Windows安全,比Windows穩定,而是因為蘋果的用戶群體遠遠小于Windows的用戶群體。既然用戶少的話,黑客們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的考慮,也就很少去弄蘋果的操作系統了。

記得在一個安全網絡大會上,蘋果操作系統的瀏覽器,在很短的時間就被參與的黑客攻陷,入侵了系統的內核。后面主持人采訪這個黑客團隊時,他們表示,不是蘋果操作系統安全穩定,而是攻陷蘋果操作系統,帶來的好處太少,這個也是相對于Windows來說的,所以黑客們更喜歡進攻Windows操作系統。

綜合以上觀點來看,操作系統的穩定,是一個相對的過程,沒有絕對的穩定可言。Windows操作系統也不例外,這是由市場和用戶所決定的。市場在發展,用戶有更高的需求,這就導致了操作系統需要不斷的進化,不斷的發展,這樣才能在激烈競爭當中,生存下去。這就是Windows操作系統這么多年了,還是不太穩定的原因。

不穩定就算了,最討厭就是寫了1萬字的論文,突然給我來個強制更新。可憐我的文檔沒有及時保存啊。

Windows真難用!試試國產系統?

國產操作系統最難的那一步,已經邁出。

6月下旬,兩大國產操作系統廠商分別開啟了新動作。先是6月23日,統信UOS家庭版體驗器開啟全民公測,用官方虛擬機的形式推廣國產操作系統,降低新用戶嘗試成本;隨后,6月30日,國內首個桌面操作系統開發者平臺“開放麒麟”正式發布,將通過開放操作系統源代碼的方式,讓更多開發者共同參與國產開源操作系統開發。

兩家廠商的動作,一個是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一個是為了吸引更多的開發者,都是為了跨過國產操作系統成功最難的一步——生態化。因為只有更多的用戶,才能有更多的開發者;也只有更多的開發者適配常用軟件,持續開發更多新的應用,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戶,并形成操作系統發展的完美閉環。

對個人用戶來說,一臺電腦一般不過安裝幾十個軟件。如果將用戶的各種個性化軟件需求疊加,系統層面的軟件數量往往將達到百萬級別,甚至更多。對于一個要從Windows和MacOS手中搶占市場的小眾操作系統而言,沒有百萬量級的應用適配,生態就無從談起。

先讓大家用起來,從“可用”逐漸走向“好用”。其實,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國產操作系統走過多年應用推廣之路,也經歷無數曲折。過去經歷過的失敗,對今天有著怎樣的借鑒價值?國產操作系統借助中國本土市場優勢,真的能“好用”嗎?

“敗北”的操作系統

目前國外操作系統品牌幾乎壟斷了巨大的中國市場,據《2021年操作系統的商業化應用報告》,國外操作系統在中國桌面端、移動端的市占率分別超過94.75%、98.86%。

這樣的格局并非一蹴而就。長久以來,在全球范圍內,眾多廠商為爭奪操作系統這塊大“蛋糕”輪番上場,即使大部分廠商湮滅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不可否認的是,它們為今天活躍在市場中的操作系統,貢獻了不少經驗和技術積累。

盡管如今微軟Windows系統幾乎壟斷中國市場,但透過長生命線來看,從Windows XP、Windows7、Windows8、Windows10到現在的Windows11,Windows系統經歷了長期的持續迭代,以不斷適應市場需求。

事實上,國產操作系統向Windows系統發起過沖鋒。

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發動科索沃戰爭,并在戰爭中成功擊潰了南聯盟軍隊的防空系統,讓國人第一次體驗到信息戰的威力,同時也對微軟壟斷局面感到擔憂。這一年,國內操作系統真正發起反攻。

時任國家 科技 部部長徐冠華一針見血指出我國正處于“缺芯少魂”(芯是芯片,魂即是操作系統)的環境中,如若二者不自主,一旦斷“水”斷“電”, 歷史 難免重演,重蹈南聯盟覆轍。

因此,在工信部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副所長、“中國Linux之父”孫玉芳的主導下,2000年,中科院軟件所和上海聯創共同出資成立了中科紅旗公司,公司的發展目標很明確,——“挑戰微軟,做中國人自己的操作系統”。

在廉價的盜版Windows和昂貴的國產操作系統中間,許多電腦經銷商更愿意選擇前者。

此外,很多用戶習慣使用微軟Office辦公軟件,而紅旗系統無法兼容微軟Office,這造成了紅旗系統的使用效率底下。

2005年,北京平谷區也曾試點全面采用國產Linux,為了督促各單位使用國產操作系統,還成立了33個自查小組對全區百余家單位的使用狀況進行檢查。

彼時的國產操作系統,在易用性、兼容性上與Windows差距甚遠,很多單位仍首選微軟操作系統。國產操作系統對Windows系統的第一輪沖鋒,就這樣以失敗告終。

國產操作系統進化史

“中國人不會為軟件付錢,不過總有一天他們會的。既然他們想要去偷,那就讓他們偷我們的。他們會因此上癮,這樣接下來的十年我們就會找出某種辦法讓他們付賬。”

1995年,比爾·蓋茨與股神沃倫·巴菲特在《財富》雜志組織的一場對話中,發表如上言論。

然而,這看似“狂妄”的發言,卻正一步步變為現實。在27年后的今天,中國市場確實很難再離開Windows系統,Windows系統也隨著很多品牌電腦成為出廠自帶的標配。

對于Windows等國外系統依賴程度之深,也引發了我國學術界的注意。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曾公開表示:“航空飛機被波音、空客所壟斷,總數量可能是數十萬級別。但全世界幾十億臺智能終端只有三種操作系統:蘋果、安卓和Windows,這種壟斷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例。”

同時,作為軟硬件紐帶,操作系統在安全領域扮演著核心地位,主導權被外國企業牢牢掌控是極具風險的。2008年的微軟黑屏事件、2010年Stuxnet震網病毒事件、2013年棱鏡門以及2017年Intel芯片Minix 泄漏風險事件,都顯示出微軟的Windows系統并非牢固可靠,一旦出現網絡安全事故,后果便不堪設想。

因此,發展本土化操作系統,是國家防范網絡攻擊與威脅需要直接面對的問題,同時也是我國操作系統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

其實,中國對于操作系統的 探索 非常早。

早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中國就開始操作系統的研發,南京大學教授孫鐘秀、北京大學楊芙清院士等都是我國操作系統的拓荒者。不過彼時,操作系統的用途主要是用于工業,我國最早的操作系統“150機”,目的是改善石油勘探數據計算,提高打井出油率。

而從1999年中科紅旗公司研發的“紅旗Linux”之后,藍點Linux 、深度Linux、中標麒麟、優麒麟、中科方德、普華、StartOS、阿里云OS等一系列國產操作系統也相繼出現。

但是微軟Windows的人才、產業虹吸效應太強,也導致國產系統很難獲取到足夠發展的產業鏈資源。國產操作系統企業在第一輪反攻失敗之后,企業甚至陷入難以為繼的地步。

2014年2月10日,中科紅旗貼出清算公告,宣布公司正式解散,甚至拖欠員工的工資都無法發放。而藍點Linux也在2000年上市后遇到互聯網泡沫,到2002年該公司股價已經低至0.08美分,在資本市場僅僅風云兩年,就系統停更,從美國市場黯然退出。

“僅開發Linux平臺是不行的,它必須能在硬件體系結構中進行預裝、與外部驅動設備進行配套、眾多應用軟件要移植到Linux平臺上來,從而建立起Linux的生態群。”中國開源軟件推進聯盟主席陸首群曾表示,“如果沒有行業巨頭和廣大企業的支持,沒有開源社區的支持,中國Linux根本不可能發展起來。”

然而,就在國產操作系統相繼“隕落”、即將淡出大眾視野之時,華為鴻蒙系統終于在2019年破繭而出,守住了國產操作系統這片不可丟棄的高地。

與操作系統的先驅者不同,鴻蒙系統在采用Linux開源內核的基礎上,盡量兼容安卓軟件,延續了此前定制版安卓系統EMUI的一些操作特點,并吸引開發者為鴻蒙生態打造應用。

基于鴻蒙系統較強替代性,2022年,該系統的用戶量已經達到了3億,其中包括2.2億多的手機用戶,還有1億多的物聯網設備。不僅如此,鴻蒙系統的連接設備數量還在不斷增長,或許在未來,真的能夠成為肩并Windows、IOS、安卓的一線操作系統。

哪怕是作為“備胎”,也需要做好生態

操作系統按應用領域可以分為四種:桌面操作系統、服務器操作系統、移動操作系統和其他操作系統(云、嵌入式、物聯網操作系統等)。華為的鴻蒙系統定位是面向萬物互聯的全場景分布式操作系統,但人們接觸更多的還是作為移動操作系統的鴻蒙。

但移動終端和移動操作系統不適合辦公,個人辦公更依賴桌面操作系統。

沒有生態支持,系統再優秀也無法成功。全球主流的商業、工業、美術設計、影視剪輯等各類軟件,都以Windows和MacOS為主。國產桌面操作系統盡管也能獲得WPS等國產辦公軟件的支持,也能夠適配火狐、Chrome等主流瀏覽器,但辦公并不只是瀏覽器加WPS。

千萬個行業,就會有千萬種細分軟件。離開這些軟件,相關行業人員就無法開展正常工作。正因為人們離不開各類適配軟件,Windows、MacOS才處于絕對主導地位。

目前,Windows與MacOS合計占據了95%左右的市場份額,而國產操作系統占比不足5%。

這不到5%的桌面操作系統市場份額,由十幾種國產操作系統共同組成。據統計,主流國產桌面操作系統超過15種,包括UOS(統信軟件)、麒麟OS、普華軟件、中興新支點、凝思、中科方德、華為歐拉OpenEuler等。

對于這么多Linux桌面操作系統的發行版,如何實現軟件之間的互聯互通、避免資源分散,也是需要考慮的。但國產操作系統的集中、歸并,最終還是要由市場來選擇。畢竟不同企業之間也存在競爭,只有用戶體驗使用最好的系統,才能最終勝出。

2021年初,“麒麟、統信、中科方德、中科紅旗、普華基礎軟件、中興新支點”等六家廠商從眾多選手中入圍國采中心Linux桌面操作系統協議供貨采購。政府對國產操作系統的支持,同時也是一場篩選。在這種篩選下,國產操作系統正呈現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特別是位于桌面操作系統頭部的麒麟與統信。

然而,對比國外操作系統巨頭,國產操作系統和主流處理器廠商之間的合作還沒有達到“結盟”的程度。

操作系統的生態不僅是軟件應用上的,還包括軟硬件協同上的。比如微軟和英特爾結成Wintel(即Windows-Intel架構)聯盟,以及英偉達GPU與 游戲 開發廠商。

微軟和英特爾結成軟硬件聯盟,還不是為了生態上更強大?有趣的是,我們對英特爾高性能處理器不可或缺,卻似乎并不懼怕微軟斷供Windows。為什么?

芯片畢竟還是比操作系統更難。華為的案例也恰好可以說明,斷供安卓,華為馬上就能拿出鴻蒙“備胎”;但斷供5G芯片以及處理器制造商的先進制程代工,華為就難以再拿出“備胎”。

這其實恰好說明,操作系統技術上的門檻,遠低于生態上的門檻。

微軟也并非每代操作系統都能夠成功。微軟的操作系統被很多用戶吐槽為,總是成功一代之后就會失敗一代,比如Windows XP之后的Vista,Win7之后的Win8,在系統好評度和裝機率上,均不如上一代。目前的Win11雖然要比之前那兩代失敗的系統開局好一些,但也依然面臨很多批評,很多用戶依然在用Win10,不愿意更新升級到Win11。

本來,在微軟推出不受歡迎的一代系統之時,國產操作系統其實是有了更多機會在用戶群中獲得更多安裝嘗試。但哪怕在微軟失敗的時候,國產操作系統也難以找到進攻的軟肋。

如2014年4月,微軟停止了對Windows XP操作系統提供服務支持,不僅廣大用戶不滿意,采購了大量Windows XP的中國政府也意識到,操作系統受控于人的風險。

八年過去了,國產操作系統在經過一系列淘汰與整合之后,市場份額還是在5%左右,沒有飛躍式的提升。但好在,國產操作系統的實力相比八年前更強,對于不同的處理器硬件也有了更好的兼容性。

如統信 UOS在硬件上同源異構支持 4 種架構(AMD64、AMR64、MIPS64、SW64),支持龍芯、鯤鵬、飛騰、兆芯、申威、海光六大主流國產芯片,兼容性和開放性上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進步。

而銀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統V10,同源支持四種技術路線的六大國產CPU平臺,包括飛騰、鯤鵬、兆芯、海光、龍芯、申威;圖形化界面兼顧用戶既有的Windows系統操作習慣,桌面圖標、任務欄、開始菜單的分布都比較接近Windows操作系統,還擁有高兼容性的安卓運行環境,原生支持安卓應用。

在生態上,據報道,2020年,銀河麒麟V10軟硬件兼容適配總量還僅有3萬余個,但發展迅速;2021年,達到了29萬余個;2022年5月,已經超過42萬個。

而2018年微軟公布的數據就顯示,僅Windows10就有超過3500萬應用數量,超過1.75億的軟件版本,還支持1600萬的硬件/驅動組合。蘋果系統的應用數量也超過百萬。

麒麟與微軟應用數量差距甚大,但距離蘋果系統的應用數量并不遙遠。

“我們的目標是在2到3年內,讓適配的軟硬件總量達到百萬級,也就是如今蘋果系統的規模。”麒麟軟件副總經理魏立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提出了麒麟的對標蘋果百萬數量級應用的目標。

其實,麒麟、統信本身也支持通過Kydroid、deepin-wine等技術安裝安卓應用,Windows應用也可以通過虛擬機安裝,這也能一定程度上補足系統應用數量上的不足。

對于國產操作系統而言,國內政府采購維持企業的生存不是問題,要想有更好發展,就需要邁入更廣闊的商用、個人使用領域。這不僅需要生態上逐漸增加應用數量,更需要中美在操作系統上發生一場“一刀兩斷”式的分手。

但顯然,除非中美之間發生不可調和的激烈沖突,美國 科技 企業是不可能主動愿意與中國“分手”的。沒有極端環境下的“逼上梁山”,國產操作系統在個人用戶為主的桌面端(即使政府國企采購,桌面操作系統也是個人使用),最多也只能作為一種替代和預防,并不能取代Windows。

寫在最后

一款國產操作系統好不好用,不能僅看廠商的宣傳,還要看用戶的實際使用體驗。

為了體驗國產操作系統的真實效果,我們在虛擬機上分別安裝了統信和麒麟的桌面操作系統,并測試了簡單的網頁瀏覽和WPS辦公。雖然系統底層與Windows完全不同,但在輕辦公環境中,上述兩款系統的操作體驗和Windows差別其實不大。

但這僅僅是幾款軟件,每一個人都會有一些特殊的辦公需求,往往在常用軟件之外還會安裝少數幾款小眾軟件。Windows超過3500萬應用數量,仍然是一個短期甚至長期難以企及的目標。

但我們不僅要看到微軟的成功,也要看到微軟的失敗。為了推動Windows系統在PC端與移動端的通用性,加強微軟對應用的控制,微軟在2016年推出了UWP應用商店。UWP應用的所有權限都能夠被系統掌控,數據也只會存放到系統規定的一些目錄里。只是,目前幾萬款UWP應用并不能滿足一個完整生態的建設需求。盡管微軟還沒有像放棄Windows Phone那樣放棄UWP,但UWP可以肯定,將成為微軟又一個失敗的項目。

失敗,并不可怕。微軟會失敗,國產操作系統暫時取代不了微軟,更不可怕。至少,我們有了“備胎”,有了轉正的可能。

中國正在培養中的軟件工程師數量是遠超美國的。據統計,2018年全國計算機類專業招生人數達到29.35萬人,2019年招生人數達32.46萬人,2020、2021年每年均有近3萬人的增量,2022年預計招生規模會達到40萬人左右。如果考慮到2022年即將進入大學的計算機專業新生,全國計算機類專業本科在校人數將超過140萬。

借助中國全球最大Linux市場的份額,依托中國計算機教育體系培養出的眾多軟件工程師,在小范圍內打造一個良性循環的國產操作系統生態,其實已經在發生。

本文源自億歐網

win10為什么特別難用?

Windows作為最主流的一種操作系統,其生命力之頑強,以至于將微軟一直保持在市值排行前列至今,深挖其原因無非就是其洞察了人的“惰性”。將各種操作化繁為簡,越簡單,越真實,越受人喜歡。很多小伙伴在用習慣win7之后,難以適應win10的感覺,有的小伙伴甚至買了win10的電腦卻總想著刷回win7(那個小伙伴不是我 )。其實大可不必,win10的系統是向下兼容的,并且還有很多小技巧,讓人浴霸不能~

你用過的Windows最難用的操作系統是什么?

從2000年至今,大家使用的Windows操作系統有Windows 98、2000、XP、Me、Vista、7、8、8.1、10。每個操作系統都是不同時代的產物,要說哪個最難用,也要看使用的階段。這些系統在不同的年代我均用過,下面談談使用咸受。

各Windows操作系統使用感受

總結,到底哪個Windows版本是最難用的,真的不能下定論。受到好評生命較長的Windows XP在開始階段也被認為不太用;生命周期最長的Windows7實際是在Vista基礎上的升級改良版。 要是評價最不好用的Windows,只能是想改變用戶使用習慣的沒有開始菜單的Windows8了。

所有的Windows系統,小迷覺得 最難用的就是vista系統 了。

當初vista系統剛出來的時候,界面華麗,性能強大,但是實際上操作起來太卡頓了,有之前的xp系統做對比,造成了大家一致認為vista系統太差勁的感覺。

而之后,win7系統又面世了,界面簡潔反應快速這些優點,又再次對vista系統造成了一萬點暴擊傷害。

實際上,vista系統對于硬件配置要求比較高,在高配電腦上面運行vista系統,速度強大到變態,可惜它面世的時候,硬件普遍還比較弱,帶不動vista系統。

現在有了功能更豐富的win10系統,早已被微軟放棄的vista系統,再也沒有翻身的可能了。

NT系統,倒也不是它難用,那時為了做三維,win98時代用回winNT,分區限制又很難裝,我真難啊!直到win2000出現真香!

怎么說呢,win8算垃圾了吧,兼容性差;win10也是垃圾……動不動自動重啟;win95我就不吐槽了……

win8,不接受反駁。微軟畫的大餅沒實現。讓人改變習慣很難的。步子大了就是容易扯著蛋

幾乎每個經典的版本出來之前,都會有一個很坑的版本。在Windows XP出來之前,先來一版安裝時都BUG百出的Windows ME。然后就是讓人眼前一亮但能搞死當年硬件的Windows Vista,才有了獨領風騷的Windows 7。說實話,Windows 8的出現,給我的第一反應是微軟沒落了,怎么會拿出這么丑陋的操作系統!已經適應了Windows 7的aero毛玻璃效果,到win8就成了單色系?還找不到關機在哪兒!

Windows8,是我用過最不好用的Windows系統!

最難用的當然是windows8, 最大的槽點就是兼容性奇差無比,是個程序都能給整崩,這樣的系統不知道微軟當時為啥腦子秀逗了給發了出來。

Vista相當難用

Macbook裝win10

為什么用慣了Windows后覺得蘋果Mac電腦很難用?這3點才是硬傷

在電腦領域,現在有兩種主流的桌面操作系統,一種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微軟windows系統,另一種是蘋果電腦的MacOS系統。微軟的windows系統是目前全球PC市場占有率最高的一種操作系統,擁有大量的活躍用戶。相比而言,蘋果MacOS系統的用戶量則少得多,但是它極佳的用戶體驗也獲得不少用戶的青睞。

關于這兩種操作系統的優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評價。但是大多數人認為,用慣了windows系統之后再去使用蘋果電腦的話就會覺得很難用,以下這三個原因才是硬傷。

微軟的windows系統能夠在全球擁有非常大的市場占有率,除了與他的營銷模式與系統機制有關之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應用軟件生態極為豐富并且版本兼容性非常高,這一點大家都是深有體會。

一方面在windows系統中幾乎可以找到能夠滿足用戶所有需求的應用軟件,另一方面現在最新的windows11系統以及主流的windows10系統依舊能夠完美用心windowsXP時代的應用軟件,這一點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相比而言,蘋果MacOS系統在應用生態這方面還是比較欠缺的。蘋果MacOS系統的強項是視頻剪輯、音頻處理、平面設計等創作性的領域,對于工業設計類的應用軟件支持相對較差。

除此之外,蘋果MacOS系統的應用軟件大多都需要通過它的應用商店來下載。但是在應用商店中可提供的軟件遠遠沒有windows系統那么豐富,這也對許多電腦玩家造成了巨大不便。

可以這樣說,蘋果MacOS系統能夠完成的操作在windows系統中都有對應的應用軟件支持,但是windows系統所具備的功能大多數都在MacOS系統中無法實現。

許多人接觸電腦都是從windows系統開始的,所以在使用習慣上都與windows系統的操作方式保持高度一致,并且隨著使用windows電腦的時間越長,這種習慣就會越來越根深蒂固。

當面對全新的蘋果MacOS系統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非常難以適應,甚至于有些人在購買蘋果電腦之后會要求售后人員將MacOS系統刷成windows系統。

雖然對于許多人來說這種行為無法理解甚至是一種笑話,但是有這樣操作的人確實不少。而做出這樣舉動的原因,僅僅是因為無法適應MacOS系統的操作方式。

蘋果MacOS系統的辦公屬性較強,但是 娛樂 性太弱。最明顯的一點就是一些主流的大型 游戲 都只有Windows版本而沒有蘋果MacOS版本。僅憑這一點就將一大批 游戲 玩家拒之門外。

總體而言,蘋果MacOS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它只有與自己的硬件搭配才能發揮出它的流暢性。也正因為如此,它的市場占有率遠遠低于微軟的Windows系統。雖然MacOS系統在流暢性上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其高昂的硬件價格以及不太完善的應用軟件生態對許多人還是不夠友好的。

你認為,花高價購買蘋果電腦后將系統刷成Windows,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比舊版Windows更難用?吐槽Win11的任務欄設計

[PConline 雜談]Win11已經發布開發者預覽版了,很多朋友都通過Insider通道體驗到了這個下一代的Windows系統。和Win10相比,Win11在很多地方都發生了劇變,界面交互都煥然一新。不過這些改變是否都廣受歡迎?起碼從用戶反饋來看,Win11的任務欄就擁有很多槽點,今天就一起來吐槽一下吧。

Win11這個新任務欄被吐槽得不輕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Win10的任務欄。盡管和蘋果的Dock相比,Windows的任務欄或許沒有這么美觀,但在功能性、實用性方面,Windows任務欄可謂是好評如潮。而Win10的任務欄繼承了前代Windows任務欄的種種特性,除了外觀有所不同,其余特性悉數保留。但這一切卻在Win11中,卻變得大為不同。

新版的Win11基于全新的組件構造,它的任務欄被UWP化,基于XAML構成,按理來說這將會帶來更多的先進特性。然而,人們發現Win11的任務欄非常難用,具體包括但不僅限于下面幾點。

·Win11任務欄位置被固定在底部,無法更改。 之前的Windows系統,任務欄可以設置在屏幕四邊,很多用戶已經養成了任務欄在屏幕側邊或者上方的習慣。而Win11的任務欄只能固定在底部,盡管可以通過修改注冊表來變更位置,但一來這并不是系統默認開放的設置項,二來將任務欄移到其他地方后,點擊開始菜單仍會從屏幕下方彈出,使用上存在很多問題,這就引發了很多用戶的不滿。

通過修改注冊表把任務欄固定到屏幕上方,但彈出開始菜單的位置就錯亂了

·Win11任務欄右鍵菜單大縮水。 點擊Win10的任務欄,會彈出豐富的功能選項,可以直接進行呼出任務管理器、調節窗口、調節任務欄顯示內容等操作。但在Win11中,在任務欄的大部分位置點擊右鍵,僅僅會顯示一個“設置”的選項,只有在開始菜單按鈕上點擊右鍵,才會呼出功能菜單。據悉,任務欄的右鍵菜單之所以縮水,是為了讓相應功能整合進設置面板,從而減少雜亂簡化體驗,但事實上這帶來了更繁瑣的操作步驟。

右鍵點擊任務欄,只會彈出一個“設置”

·顯示桌面按鈕過小。 點擊任務欄最右方的豎條顯示桌面,是Windows任務欄的一個巧妙設計。但在Win11中,這個設計變得不好用了。Win11任務欄最右方的小豎條按鈕大為縮水,不少用戶都反饋說很難點中,操作效率大大降低。

右側顯示桌面的按鈕只有一條線,實測無法盲點

·無法將應用圖標拖放到任務欄。 在之前的Windows版本中,我們可以將應用程序本身,或者它的快捷方式,直接拖到任務欄中固定。但在Win11中,這個操作不再有效,這改動令人摸不著頭腦。

無法直接將軟件或者快捷方式直接拖到任務欄固定

·無法關閉snap groups。 Win11的任務欄并非只是砍功能,也引入了一些新特性,例如引入了一個名叫“snap groups”的特性,這可以讓用戶將不同的應用圖標抓到一起,在任務欄中顯示為一個圖標,切換應用的時候只需要將圖標懸浮在這個圖標上即可,更加方便快捷。但問題在于,Win11并不支持關閉這個功能,如果你不習慣,那也只能被迫接受。

不是所有人都習慣snap groups,但無法關閉

總的來說,Win11的任務欄對比Win10乃至前幾代Windows,可謂是煥然一新,這必然會改變用戶的使用習慣。目前不少用戶都并不滿足新的任務欄設計,所幸的是微軟表示正在聽取用戶的反饋,希望在Win11的正式版中,任務欄能變得更完善、更好用吧。

文章標題:關于windows系統太難用的信息
文章網址:http://vcdvsql.cn/article12/hspcgc.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Google建站公司定制開發軟件開發網站制作企業網站制作

廣告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

h5響應式網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