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對List進行排序,Python提供了兩個方法,對給定的List
創新互聯建站堅持“要么做到,要么別承諾”的工作理念,服務領域包括:成都網站設計、網站建設、企業官網、英文網站、手機端網站、網站推廣等服務,滿足客戶于互聯網時代的武江網站設計、移動媒體設計的需求,幫助企業找到有效的互聯網解決方案。努力成為您成熟可靠的網絡建設合作伙伴!
L進行排序:
方法1.用List的成員函數sort進行排序
方法2.用built-in函數sorted進行排序(從2.4開始)
這兩種方法使用起來差不多,以第一種為例進行講解:
從Python2.4開始,sort方法有了三個可選的參數,Python
Library
Reference里是這樣描述的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cmp:cmp
specifies
a
custom
comparison
function
of
two
arguments
(iterable
elements)
which
should
return
a
negative,
zero
or
positive
number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
first
argument
is
considered
smaller
than,
equal
to,
or
larger
than
the
second
argument:
"cmp=lambda
x,y:
cmp(x.lower(),
y.lower())"
key:key
specifies
a
function
of
one
argument
that
is
used
to
extract
a
comparison
key
from
each
list
element:
"key=str.lower"
reverse:reverse
is
a
boolean
value.
If
set
to
True,
then
the
list
elements
are
sorted
as
if
each
comparison
were
reversed.In
general,
the
key
and
reverse
conversion
processes
are
much
faster
than
specifying
an
equivalent
cmp
function.
This
is
because
cmp
is
called
multiple
times
for
each
list
element
while
key
and
reverse
touch
each
element
only
once.
以下是sort的具體實例。
實例1: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L
=
[2,3,1,4]
L.sort()
L
[1,2,3,4]
實例2: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L
=
[2,3,1,4]
L.sort(reverse=True)
L
[4,3,2,1]
實例3: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L
=
[('b',2),('a',1),('c',3),('d',4)]
L.sort(cmp=lambda
x,y:cmp(x[1],y[1]))
L
[('a',
1),
('b',
2),
('c',
3),
('d',
4)]
實例4: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L
=
[('b',2),('a',1),('c',3),('d',4)]
L.sort(key=lambda
x:x[1])
L
[('a',
1),
('b',
2),
('c',
3),
('d',
4)]
實例5: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L
=
[('b',2),('a',1),('c',3),('d',4)]
import
operator
L.sort(key=operator.itemgetter(1))
L
[('a',
1),
('b',
2),
('c',
3),
('d',
4)]
實例6:(DSU方法:Decorate-Sort-Undercorate)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L
=
[('b',2),('a',1),('c',3),('d',4)]
A
=
[(x[1],i,x)
for
i,x
in
enumerate(L)]
#i
can
confirm
the
stable
sort
A.sort()
L
=
[s[2]
for
s
in
A]
L
[('a',
1),
('b',
2),
('c',
3),
('d',
4)]
以上給出了6中對List排序的方法,其中實例3.4.5.6能起到對以List
item中的某一項
為比較關鍵字進行排序.
效率比較: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cmp
DSU
key
通過實驗比較,方法3比方法6要慢,方法6比方法4要慢,方法4和方法5基本相當
多關鍵字比較排序:
實例7: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L
=
[('d',2),('a',4),('b',3),('c',2)]
L.sort(key=lambda
x:x[1])
L
[('d',
2),
('c',
2),
('b',
3),
('a',
4)]
我們看到,此時排序過的L是僅僅按照第二個關鍵字來排的,如果我們想用第二個關鍵字
排過序后再用第一個關鍵字進行排序呢?有兩種方法
實例8: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L
=
[('d',2),('a',4),('b',3),('c',2)]
L.sort(key=lambda
x:(x[1],x[0]))
L
[('c',
2),
('d',
2),
('b',
3),
('a',
4)]
實例9: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L
=
[('d',2),('a',4),('b',3),('c',2)]
L.sort(key=operator.itemgetter(1,0))
L
[('c',
2),
('d',
2),
('b',
3),
('a',
4)]
為什么實例8能夠工作呢?原因在于tuple是的比較從左到右之一比較的,比較完第一個,如果
相等,比較第二個
Python學習小技巧之列表項的排序
本文介紹的是關于Python列表項排序的相關內容,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學習,下面來看看詳細的介紹:
典型代碼1:
data_list = [6, 9, 1, 3, 0, 10, 100, -100]
data_list.sort()
print(data_list)
輸出1:
[-100, 0, 1, 3, 6, 9, 10, 100]
典型代碼2:
data_list = [6, 9, 1, 3, 0, 10, 100, -100]
data_list_copy = sorted(data_list)
print(data_list)
print(data_list_copy)
輸出2:
[6, 9, 1, 3, 0, 10, 100, -100]
[-100, 0, 1, 3, 6, 9, 10, 100]
應用場景
需要對列表中的項進行排序時使用。其中典型代碼1是使用的列表自身的一個排序方法sort,這個方法自動按照升序排序,并且是原地排序,被排序的列表本身會被修改;典型代碼2是調用的內置函數sort,會產生一個新的經過排序后的列表對象,原列表不受影響。這兩種方式接受的參數幾乎是一樣的,他們都接受一個key參數,這個參數用來指定用對象的哪一部分為排序的依據:
data_list = [(0, 100), (77, 34), (55, 97)]
data_list.sort(key=lambda x: x[1]) # 我們想要基于列表項的第二個數進行排序
print(data_list)
[(77, 34), (55, 97), (0, 100)]
另外一個經常使用的參數是reverse,用來指定是否按照倒序排序,默認為False:
data_list = [(0, 100), (77, 34), (55, 97)]
data_list.sort(key=lambda x: x[1], reverse=True) # 我們想要基于列表項的第二個數進行排序,并倒序
print(data_list)
[(0, 100), (55, 97), (77, 34)]
帶來的好處
1. 內置的排序方法,執行效率高,表達能力強,使代碼更加緊湊,已讀
2. 靈活的參數,用于指定排序的基準,比在類似于Java的語言中需要寫一個comparator要方便很多
其它說明
1. sorted內置函數比列表的sort方法要適用范圍更廣泛,它可以對除列表之外的可迭代數據結構進行排序;
2. list內置的sort方法,屬于原地排序,理論上能夠節省內存的消耗;
總結
好了,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全部內容了,希望本文的內容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能帶來一定的幫助
列表中的數據種類很多,有字符串,有整型,有其他列表的嵌套,還有更多的數據類型,這些數據在列表中往往是錯亂的,沒有一定的邏輯關系,但是我們在使用列表的時候往往需要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進行調用或檢索。下面就來看看 列表是如何排序和翻轉的 ,所謂翻轉也就是把既定列表倒序排列。
返回結果:
從上面的返回結果可以看出來,sort()函數如果遇到字符串是按照首字母順序進行排列的,如果遇到浮點型數據還是按照大小排列。
由上面的結果可以看出來,不同的數據類型是沒有辦法進行排列的。
這個方法是把原列表中的元素順序從左至右的重新存放,而不會對列表中的參數進行排序整理。如果需要對列表中的參數進行整理,就需要用到列表的另一種排序方式sort正序排序。
列表的sort方法就是用來進行排序的。
主要就是兩個參數,key,reverse
先說reverse,這個很簡單,就是指出是否進行倒序排序:一般情況下,1排在2的前面,而倒序則相反。
key參數:一般它是一個函數,它接受列表中每一個元素,返回一個可用用于比較的值。
s=[1,2,3,4,5]
s.sort(key=lambda _: _**2%7)
print(s)
輸出的是:[1, 3, 4, 2, 5]
如果看不懂lambda表達式,可以看這一段等價的寫法:
def myfn(x):
....return (x * x) % 7
s=[1,2,3,4,5]
s.sort(key=myfn)
print(s)
輸出的結果是一樣的。
key使用的函數可以是自定義函數也可以pytho內置的函數,或者是某個類或者實例的方法,只要它能接受一個參數,返回一個可比較的值即可。比如這樣:
s=[[1,2,4],[3,3,5],[1,1,1],[5,7,9]]
s.sort(key=max)? # 直接使用max函數作為排序依據
print(s)
[[1, 1, 1], [1, 2, 4], [3, 3, 5], [5, 7, 9]]
python內置關于排序的工具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列表自帶的 sort() 方法,另外一個是 sorted() 函數。Python 列表內置方法可以直接修改列表。而 sorted() 內置函數從一個可迭代對象(列表,元組等都可以)構建一個新的排序列表。其函數原型分別如下:
對列表進行默認排序
從函數原型來看,可以看到兩者都具有兩個可選參數,它們都必須指定為關鍵字參數。
key 指定帶有單個參數的函數,用于從 iterable 的每個元素中提取用于比較的鍵 (例如 key=str.lower)。默認值為 None (直接比較元素)。 key 形參的值應該是個函數(或其他可調用對象),它接受一個參數并返回一個用于排序的鍵。
假設有其他類型的變量,比如一個自定義的類或者列表中又是一個列表。以官網例子為例有這樣一個列表,其元素為元組,
可以用以下方式按照年齡排序
類似的有自定義類
可以用如下方式進行排序
也可以顯示定義一個函數,且只有一個參數,返回用于排序的鍵,比如
總之就是定義一個函數返回一個用于排序的鍵,可以用lambda函數或者 def 定義都可以。
上面實現的簡單函數實際就是實現了返回一個有序結構的第 n 的元素,或者某個類中的某個屬性,因此 Python 提供了便利功能,使訪問器功能更容易,更快捷。operator 模塊有 itemgetter() 、 attrgetter() 函數。分別完成返回第 n 個元素,某個屬性功能。上面的排序可以用如下方式進行實現
在python2中,sort有一個 cmp 參數,即用一個函數來自定義比較,在python3中這種方式被取消。為了繼承類似的用法,在 Python 3.2 中, functools.cmp_to_key() 函數被添加到標準庫中的 functools 模塊中。
這種作用先定義如何比較兩個變量,以上面的學生列表按照年齡排序為例
這種做法自定義比較函數接收兩個形參,返回比較結果(bool),而新式方法接受一個參數,返回的是比較的鍵。
假設有字典 d = {'b':2, 'a':1,'c':8,'d':4} ,則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對字典按照鍵和值進行排序
分享題目:列表排序python函數 python 對列表排序
文章出自:http://vcdvsql.cn/article18/hepddp.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網站策劃、營銷型網站建設、靜態網站、響應式網站、做網站、網站建設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