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 11引入云操作系統,適配混合辦公模式
創新互聯公司是一家專業提供鐘樓企業網站建設,專注與成都做網站、網站建設、外貿營銷網站建設、H5開發、小程序制作等業務。10年已為鐘樓眾多企業、政府機構等服務。創新互聯專業網絡公司優惠進行中。
Win 11引入云操作系統,適配混合辦公模式,Windows 11用戶無需再訪問瀏覽器,可以從任務欄或開始菜單直接啟動云操作系統。Win 11引入云操作系統,適配混合辦公模式。
Win 11引入云操作系統,適配混合辦公模式1
微軟去年通過Windows 365將PC置于云端,現在它將這些云端PC直接整合到Windows 11中。Windows 365讓企業從任何地方訪問云端電腦,在網絡瀏覽器中流傳一個版本的Windows 10或Windows 11。這是思杰和許多其他公司多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但現在微軟將允許Windows 11電腦直接啟動到Windows 365云電腦,或使用Windows 11的虛擬桌面功能在它們之間輕松切換。
這是Windows推動混合工作的一部分,允許企業支持在傳統設備上進行遠程工作或通過虛擬云驅動的設備進行混合工作。微軟正在開發三個新的Windows 365功能,它們將被深度整合到Windows 11中。
第一個是Windows 365啟動,它將使Windows 11設備在啟動時直接登錄到云PC實例,而不是本地安裝的Windows。這是為多人共享的設備或允許員工自帶設備(BYOD)工作的企業設計的。"它允許不同的用戶用他們的憑證直接登錄到他們自己的個人安全的Windows 365云電腦,"微軟365總經理Wangui McKelvey解釋說。
Windows 365切換是正在增加的第二個選項。正如其名稱所暗示的那樣,這一整合將讓Windows 365用戶在Windows 11內的本地桌面和云電腦之間進行切換。它將被整合到Windows 11的任務視圖(虛擬桌面)功能中,并將支持所有相同的鍵盤快捷鍵和輕掃手勢。
微軟還在開發Windows 365離線功能,這將允許你在沒有連接訪問云電腦時在本地工作。"McKelvey說:"當連接恢復時,云電腦將自動與Windows 365服務重新同步,而不會有數據損失,因此用戶體驗和工作流程是持久的。
Windows 365將很快包括離線支持 圖片微軟
最后,Windows 11也將獲得一個本地的Windows 365應用程序。這將允許Windows 11用戶從任務欄或開始菜單中啟動云電腦,而不必進入瀏覽器。
微軟的Windows和Surface負責人Panos Panay將這些最新功能描述為 "我們的Windows和微軟云整合的開始"。這些變化可能預示著Windows的一個新方向,因為微軟希望在未來繼續將Windows 365和Windows 11融合在一起。
"在過去的兩年里,那些蓬勃發展的組織是那些擁抱數字化轉型的組織,"Panay說。"我們不能總是預測即將發生的事情,但我們可以確保Windows保持在技術和體驗的最前沿--從云到智能到設備--使你的組織能夠擁抱接下來的任何事情。"
Win 11引入云操作系統,適配混合辦公模式2
去年7月份微軟宣布推出云操作系統Windows 365 Cloud PC。現在,微軟將Windows 365 Cloud PC的.更多功能整合進Windows 11操作系統。安裝Windows 11操作系統的電腦啟動后可以直接進入Windows 365 Cloud PC云操作系統,用戶也可以使用Windows 11的虛擬桌面功能在云操作系統和本地之間來回切換。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采用混合辦公模式,微軟的策略是讓企業用戶既可以通過傳統設備在本地進行辦公,也可以無縫切換到虛擬化的云操作界面。為此,微軟將Windows 365的三個新功能深度整合到Windows 11中。
第一個是Windows 365 Boot,這將使安裝Windows 11操作系統的設備在啟動時直接登錄到云操作系統,而不是本地系統。這一功能是為多人使用的共享設備所設計,也是為那些允許員工自帶電腦上班的企業所設計。微軟365總經理麥凱維(Wangui McKelvey)解釋說:“這一功能允許不同用戶用自有證書直接登錄到安全的Windows 365 Cloud PC云操作系統上。”
第二個添加的功能是“Windows 365 Switch”。顧名思義,這將讓用戶可以在Windows 11操作系統的本地化桌面以及云桌面之間進行切換。這一功能將被集成到Windows 11的任務視圖中,所有鍵盤快捷鍵和操作都基本相同。
此外,微軟還在開發Windows 365離線功能。當用戶無法連接到云操作系統時,可以在本地設備上工作。麥凱維說:“當連接恢復后,云操作系統將自動與Windows 365本地服務重新同步,不會丟失數據,因此用戶體驗和工作流都不會變。”
最后,Windows 11還增加了原生Windows 365應用程序。這樣一來,Windows 11用戶無需再訪問瀏覽器,可以從任務欄或開始菜單直接啟動云操作系統。
微軟負責Windows和Surface操作系統的主管帕諾斯·潘乃(Panos Panay)將這些最新功能描述為“Windows和微軟云端集成的開始”。微軟希望未來繼續將Windows 365和Windows 11整合在一起,最新推出的新功能預示著Windows發展的新方向。
潘乃說:“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那些擁抱數字化轉型的機構都在蓬勃發展。”“我們不能總是預測未來會發生什么,但從云計算到智能化設備,我們可以確保Windows始終處于技術和用戶體驗的最前沿,這會使企業能夠第一時間擁抱未來。”
Win 11引入云操作系統,適配混合辦公模式3
在舉辦的Windows混合辦公會議上,微軟確認了接下來將在Windows 11系統上帶來的一大波新功能。雖然有些在測試版中已經上線,但此番表態意味著,這些功能不會有頭無尾,會在正式版中登場。
1、資源管理器重構,支持多標簽
如同當下主流的網頁瀏覽器,新的資源管理器也將支持單窗口多標簽式瀏覽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更有效利用屏幕空間、提高操作效率等。
2、新的專注功能
專注功能增加請勿打擾選項,并支持自定義專注模式時間。
3、全局實時字幕
無論是音頻還是視頻,Windows 11將支持系統級的全局實時字幕顯示。
4、開始菜單支持文件夾
Win11的開始菜單終于可以將兩個應用程序疊加放置,從而自動建立為文件夾了。
5、窗口多任務布局(Snap Layouts)將支持觸摸操作。
6、IT管理員可以向目標用戶的桌面、鎖屏甚至任務欄推送消息,比如微軟就這樣為新員工推送入職歡迎信。
稍稍遺憾的是,微軟并未明確上述功能的推送時間,外界傾向于認為它們會在年內的Win11 22H2中悉數準備就緒。
從未見過微軟對一件事能捂得這么“嚴”,2021年6月3日,微軟宣布將于6月24日發布下一代Windows(Next generation of Windows),很多媒體都將其理解為Windows 11將至。納尼……有些怪是嗎?六年前,同樣也是這家公司,昭告天下說Win10將是微軟的最后一版操作系統!!!這……似乎讓事情變得有些復雜。同樣另一個疑惑也隨之而來,距離6月24日已經不足20天了,傳說中的“下一代操作系統”依舊沒有任何消息。按照微軟從前的套路,改個圖標都得昭告天下大慶三天,這么大的改變竟然沒有一丁點消息,著實有些讓人琢磨不透!
好吧,不管基于什么原因,6月24日已經離我們很近了,到底Next generation of Windows是Win11,還是,之前發展路線上早已明昭的Win10 21H2“太陽谷”,屆時也將有個定論。以下這篇文章,既包含了一部分“爆料”,也有我們關于這款即將到來的新操作系統的猜測。甭管結果如何,這些都代表著大家對于這款新操作系統的期待,一起來看吧!
在之前已經爆料的“太陽谷”中,微軟宣稱要給Windows一套嶄新的UI,試圖解決現版Win10中一個棘手的問題——多風格UI混搭。其實有關微軟的審美,業界早有定論,概括起來就是兩句話“生不逢時,老的不愿換!“。在下一版Windows的猜測中,我們也很難繞過一個已經被微軟判過死刑的系統——Win10X。
Win10X曾是微軟專為雙屏設備打造的一款操作系統,在Win10推出四年后的2019年推出。作為一款全新的UI體系,Win10X解決掉了Win10在UI層面上的很多問題,比如一體式窗口、更加和諧統一的外觀等等。而這恰恰與微軟,關于下一代Fluent Design的論述不謀而合。事實上從最近幾次Win10 Dev的更新也能看出,微軟正有計劃地將所有界面全部統一到一個框架,更現代化外觀 + 圓角設計 + 懸浮式選單 + 毛玻璃。而這種變化可能不再局限于操作系統本身,功能模塊、內置組件、第三方軟件都有囊括。未來Windows或許將成為一個類似于MacOS的統一化UI體系,這才是微軟帶給我們的最大驚喜!
除了與系統UI相匹配的圓角和毛玻璃外,開始菜單最有可能發生的改變,就是Win10X里的圖標布局了。這一點從現版Win10的變化中也能看出,雖然冠以磁貼的大名,但絕大多數磁貼其實早已失去原本的意義,而僅僅只是一個圖標。那磁貼呢?看看現版“資訊和興趣”吧,后者除了在信息展示上更直觀以外,還很好地借助網絡實現了數據的及時更新,而現版磁貼其實也基本上只服務于以上兩組應用了。
除了圖標與磁貼外,可定制性或將再次成為開始菜單的主流。一邊是常用程序,一邊是常用功能,新版開始菜單將帶來我們更多的靈活性。而新增加的“快速訪問“文件夾,也將成為一個不錯的點子。配合懸浮在菜單頂端的搜索欄(幾乎可以照搬Win10X的設計),新版開始菜單或許才真正成為Windows的中心!
未來Microsoft Store(應用商店)將同時提供Modern應用和傳統桌面應用,這或許是新版操作系統帶給我們的最大期待。眾所周知,現行Modern應用已經茍延殘喘,而作為這一組件的唯一“載體”,應用商店自然也就乏人問津。而Microsoft Store同時提供Modern應用和傳統桌面應用這一變化,除了可以有效提高商店的訪問率以外,另一方面同時也是微軟最期望的,則是將所有軟件入口全部統一到Microsoft Store中來。徹底解決現版中軟件搜索、下載、安裝、升級、安全,和規范化等一系列問題。
如果這個想法得以實現,那么目前困擾我們(當然還有微軟)的有關軟件方面的所有問題,幾乎都有了解決途徑。而這恰恰也是建立Windows生態中最重要的一環!
微軟拖拖拉拉的習慣,從設置面板設計就可見一斑。和圖標相比,控制面板對于我們的影響甚至還更甚一些。現版設置面板在Win10發布之初就已確定,目前已經沿用五年之久,之前的“太陽谷”泄露圖也僅僅是在現有面板的頂端增加一個小標題,并沒有什么實質性改變。但從微軟關于設置面板的最新表述看,新面板將基于新的流暢設計語言,布局和現版也將出現一個很大的不同。除了引入全新的彩色圖標外,還會在左側增加一個導航欄,以方便用戶使用。無論身處哪個界面,使用者都可以輕松跳轉到自己所需的功能。而這對于觸屏用戶,也有很強的吸引力。
Win10很早便引入了虛擬桌面功能,但使用率嘛……多少和最開始的呼聲成反比。當然這或許與微軟的一貫思路有關,別人都是先設計框架,再向里面添功能。而微軟呢……恰恰是先有了功能,再想辦法塞到系統里。盡管我們不知道下一版Windows是否會對這一問題做一點點修改,但可以確認的是,微軟將會在虛擬桌面與多顯示器間做一個均衡。
目前有關這方面的內容,微軟方面還透露得較少。但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現版“虛擬桌面”已經和“實體桌面”(多顯示器)存在了一定沖突,由于Win10虛擬桌面先天設計的不足(比如缺乏類似MacOS的鼠標拖拽管理),這種與實體桌面分離的設計顯然沒有達到1+12的效果。之前有消息稱,微軟正計劃為Windows引入基于Azure的云端操作系統,這或許就是未來Windows “虛擬桌面”的最好出路。
早在Win10X發布之初,觀眾便被全新的通知面板所吸引。的確,現版通知面板不僅臃腫且效率很低。在一張據稱是新版Windows概念圖中,我們看到了一個與Win10X極為接近的全新通知面板。
新通知面板采用的是通知與快速設置分離的設計,這也正是Win10X一直所倡導的。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一是功能與功能間的界限更加明晰,二是操作一個模塊時也不會影響另一個模塊。從細節上說,概念圖在易用性方面也比現版表現得更好,一個最明顯變化就是直接顯示出來的亮度調節桿(現版默認是隱藏狀態)。而右下角的快速設置區,顯然也能跟隨用戶喜好自行定義,這一點和現版Win10無異。
如果說UI決定了一款操作系統的“本色”,那么動畫則是整個UI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潤滑劑”。MacOS的動畫一直是業界比較公認的“優等生”,無論效果還是流暢度方面,都要比現版Win10強很多。而隨著新一代Fluent Design的鋪開,動畫或許會迎來更多嶄新變化。
從官方反饋來看,新版UI動畫將涉及到窗口、開始菜單、最大/最小化、上下文菜單,后期還會出現在一些細節層面(比如鼠標懸停在某個元素上)。目前我們已經可以通過最新版Win10 Dev觀察到一些改變,但個人認為,這僅僅是Windows UI漫長改進的一部分。換言之,劍已經有了,但如何使用,還得看微軟自己的想法!
無論是14年前的Vista小部件首秀,還是后來的Win10磁貼,微軟似乎都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何讓用戶在低負載情況下,盡可能快地完成某些簡單操作(如天氣查詢)。盡管小部件、磁貼后來都被證實不適合現在的操作系統,但并不意味著它已經過時。事實上無論是新版Win10中剛剛加入的“資訊和興趣”,還是近期熱度飛漲的PowerToys(微軟開發的一款系統增強工具),所有一切都在暗示這樣一個道理——微軟仍在這條路上不斷 探索 。
據外媒報道,微軟正計劃為Windows開發一套基于Edge的小部件。與上一代小部件不同,新組件將完全依賴于網絡(也可以認為是PWA的一種),后者無論從升級還是資源占用上,都要比前者更具優勢(“資訊和興趣”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最關鍵的是,它擁有著和傳統APP一樣的特點,卻多出了很多對方沒有的優勢。目前有關這項功能的介紹還不多,但現在看來,微軟正打算將小部件更深入地集成到Windows系統中。
其實對于任何一家操作系統廠商來說,單純注重某一平臺都是不正確的。蘋果不僅讓MacOS順利過渡到ARM,同時也和iOS、iPAD等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此外華為的鴻蒙也是同樣的套路,盡管暫時還沒有前面兩者強大,但也開始整合手機、電視、平板、 汽車 、桌面等諸多場景。從這個角度上看,微軟重視平板模式,或許正是它龐大計劃的開始而已,畢竟“統一大生態”才是未來能和其他對手抗衡的最大勝算。
說了這么多,最后再說一下我的觀點吧。其實對于微軟而言,目前所面臨的問題遠不止更新界面,或者重構用戶體驗這樣簡單。在蘋果、Google、安卓、鴻蒙……等一眾新生力量的狂追不舍下,微軟幾乎已經到了腹背受敵的艱苦邊緣。盡管有關6月24日還有眾多猜測,但我想這可能僅僅是微軟開創新紀元的一個開始,而“太陽谷”——不過是這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兩者間并無沖突!
IT之家 7 月 14 日消息 在 Inspire 2021 合作伙伴大會上,微軟宣布了 Windows 365 Cloud PC 云電腦,這是一項新的云服務,將允許企業從云端在任何設備上體驗 Windows 10 或 Windows 11 系統。Windows 365 云電腦建立在 Azure 虛擬桌面服務之上,并將從 8 月 2 日起向企業提供。
外媒稱,微軟正在把 Windows 放到云中。Windows 365 是一項新的服務,它將讓企業從任何地方訪問云電腦,在網絡瀏覽器中流轉 Windows 10 或 Windows 11 系統。雖然 PC 的虛擬化和遠程訪問已經存在了十多年,但當企業轉向混合辦公和遠程工作時,微軟此舉標明正押注于 Windows 365,為企業提供云電腦。
“Windows 365 將在任何現代網絡瀏覽器上運行,或通過微軟的遠程桌面應用,使用戶能夠從各種設備上訪問他們的云電腦。”Microsoft 365 的總經理 Wangui McKelvey 說:“Windows 365 提供了一種即時的啟動體驗。這種即時訪問讓員工可以在 Mac、iPad、Linux PC 和安卓設備上使用他們的 Windows 會話和所有相同的應用程序、工具、數據和設置。”McKelvey 解釋說:“你可以在離開的地方繼續工作,因為你的云電腦的狀態保持不變,即使你切換了設備。”
Windows 365 將有兩個版本,分別是商業版和企業版。兩者都由 Azure 虛擬桌面提供支持,個人云電腦可以配置為單核心 CPU、2GB 內存和 64GB 低端存儲,一直到 8 核心 CPU、32GB 內存和 512GB 存儲。微軟為 Windows 365 商業版和企業版提供 12 種不同的配置,企業將能夠擴展處理能力,因此將有很多選擇。
從技術上講,微軟在云端提供 Windows,與企業現在已經可以選擇的無數種虛擬化沒有什么不同。微軟已經通過 Azure 虛擬桌面提供了類似的技術,Citrix 多年來一直在提供云托管的桌面電腦。微軟正試圖在易用性和管理方面進行區分。McKelvey 說:“Windows 365 確實將為那些因各種原因想嘗試虛擬化但又無法嘗試的企業帶來巨大的變化--也許是成本太高,太復雜,或者他們內部沒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
IT之家獲悉,企業將能夠在幾分鐘內創建云電腦,并將其分配給員工,避免了對專用物理硬件的需求。這對許多雇用遠程員工,甚至是需要安全訪問企業網絡的臨時合同員工的企業來說,可能很有吸引力。由于你的整個 Windows PC 都在云端,員工不需要瀏覽私密專用網絡或擔心個人設備的安全問題。
Windows 365 對于希望解決遠程工作的復雜性的企業來說似乎是完美的時機,但此前微軟已經在該服務上工作了多年。微軟的操作系統團隊一直在研究代號為“Arcadia”的項目,這是一項從云端流轉電子 游戲 的服務。“Arcadia”的 歷史 可以追溯到 2013 年微軟在 Windows Phone 上演示運行的《光環》。這項早期的虛擬化工作最終導致了 Windows 365 的出現,并專注于使其對用戶友好。
Windows 365 項目管理總監 Scott Manchester 說:“當我們建立這個團隊時,我們引進了幾個有虛擬化經驗的領導者,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引進了有 Windows 經驗和消費者體驗經驗的人員,因為這是我們想要設定的標準。”
雖然 Windows 365 現在只針對企業,但很容易想象未來微軟可以直接在瀏覽器中為消費者提供更強大的 PC 計算。Windows 365 可能只是邁向未來的第一個重要步驟,在那里你不需要專門的 Windows PC 來使用 Windows 系統。
文章名稱:包含未來windows云系統的詞條
文章路徑:http://vcdvsql.cn/article32/hepcsc.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靜態網站、建站公司、虛擬主機、面包屑導航、網站營銷、網站導航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