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主要講解了“怎么用python實現進程,線程和協程”,文中的講解內容簡單清晰,易于學習與理解,下面請大家跟著小編的思路慢慢深入,一起來研究和學習“怎么用python實現進程,線程和協程”吧!
成都創新互聯是一家專業提供渝北企業網站建設,專注與成都網站建設、做網站、html5、小程序制作等業務。10年已為渝北眾多企業、政府機構等服務。創新互聯專業的建站公司優惠進行中。
進程-操作系統提供的抽象概念,是系統進行資源分配和調度的基本單位,是操作系統結構的基礎。程序是指令、數據及其組織形式的描述,進程是程序的實體。程序本身是沒有生命周期的,它只是存在磁盤上的一些指令,程序一旦運行就是進程。
當程序需要運行時,操作系統將代碼和所有靜態數據記載到內存和進程的地址空間(每個進程都擁有唯一的地址空間,見下圖所示)中,通過創建和初始化棧(局部變量,函數參數和返回地址)、分配堆內存以及與IO相關的任務,當前期準備工作完成,啟動程序,OS將CPU的控制權轉移到新創建的進程,進程開始運行。
操作系統對進程的控制和管理通過PCB(Processing Control Block),PCB通常是系統內存占用區中的一個連續存區,它存放著操作系統用于描述進程情況及控制進程運行所需的全部信息(包括:進程標識號,進程狀態,進程優先級,文件系統指針以及各個寄存器的內容等),進程的PCB是系統感知進程的唯一實體。
一個進程至少具有5種基本狀態:初始態、就緒狀態、等待(阻塞)狀態、執行狀態、終止狀態。
初始狀態:進程剛被創建,由于其他進程正占有CPU資源,所以得不到執行,只能處于初始狀態。 就緒狀態:只有處于就緒狀態的經過調度才能到執行狀態 等待狀態:進程等待某件事件完成 執行狀態:任意時刻處于執行狀態的進程只能有一個(對于單核CPU來講)。 停止狀態:進程結束
無論是在多核還是單核系統中,一個CPU看上去都像是在并發的執行多個進程,這是通過處理器在進程間切換來實現的。 操作系統對把CPU控制權在不同進程之間交換執行的機制稱為上下文切換(context switch),即保存當前進程的上下文,恢復新進程的上下文,然后將CPU控制權轉移到新進程,新進程就會從上次停止的地方開始。因此,進程是輪流使用CPU的,CPU被若干進程共享,使用某種調度算法來決定何時停止一個進程,并轉而為另一個進程提供服務。
單核CPU雙進程的情況
進程根據特定的調度機制和遇到I/O中斷等情況下,進行上下文切換,輪流使用CPU資源
雙核CPU雙進程的情況
每一個進程獨占一個CPU核心資源,在處理I/O請求的時候,CPU處于阻塞狀態
進程間數據共享
系統中的進程與其他進程共享CPU和主存資源,為了更好的管理主存,操作系統提供了一種對主存的抽象概念,即為虛擬存儲器(VM)。它也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為每一個進程提供了一個假象,即每個進程都在獨占地使用主存。
虛擬存儲器主要提供了三個能力:
將主存看成是一個存儲在磁盤上的高速緩存,在主存中只保存活動區域,并根據需要在磁盤和主存之間來回傳送數據,通過這種方式,更高效地使用主存 為每個進程提供一致的地址空間,從而簡化存儲器管理 保護每個進程的地址空間不被其他進程破壞 由于進程擁有自己獨占的虛擬地址空間,CPU通過地址翻譯將虛擬地址轉換成真實的物理地址,每個進程只能訪問自己的地址空間。因此,在沒有其他機制(進程間通信)的輔助下,進程之間是無法共享數據的
以python中多進程(multiprocessing)為例:
import multiprocessing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time n = 0 def count(num): global n for i in range(100000): n += i print("Process {0}:n={1},id(n)={2}".format(num, n, id(n))) if __name__ == '__main__': start_time = time.time() process = list() for i in range(5): p = multiprocessing.Process(target=count, args=(i,)) # 測試多進程使用 # p = threading.Thread(target=count, args=(i,)) # 測試多線程使用 process.append(p) for p in process: p.start() for p in process: p.join() print("Main:n={0},id(n)={1}".format(n, id(n))) end_time = time.time() print("Total time:{0}".format(end_time - start_time))
結果
Process 1:n=4999950000,id(n)=139854202072440 Process 0:n=4999950000,id(n)=139854329146064 Process 2:n=4999950000,id(n)=139854202072400 Process 4:n=4999950000,id(n)=139854201618960 Process 3:n=4999950000,id(n)=139854202069320 Main:n=0,id(n)=9462720 Total time:0.03138256072998047
變量n在進程p{0,1,2,3,4}和主進程(main)中均擁有唯一的地址空間
線程-也是操作系統提供的抽象概念,是程序執行中一個單一的順序控制流程,是程序執行流的最小單元,是處理器調度和分派的基本單位。一個進程可以有一個或多個線程,同一進程中的多個線程將共享該進程中的全部系統資源,如虛擬地址空間,文件描述符和信號處理等等。但同一進程中的多個線程有各自的調用棧和線程本地存儲(如下圖所示)。
系統利用PCB來完成對進程的控制和管理。同樣,系統為線程分配一個線程控制塊TCB(Thread Control Block),將所有用于控制和管理線程的信息記錄在線程的控制塊中,TCB中通常包括:
線程標志符 一組寄存器 線程運行狀態 優先級 線程專有存儲區 信號屏蔽
和進程一樣,線程同樣至少具有五種狀態:初始態、就緒狀態、等待(阻塞)狀態、執行狀態和終止狀態
線程之間的切換和進程一樣也需要上下文切換,這里不再贅述。
進程和線程之間有許多相似的地方,那它們之間到底有什么區別呢? 進程 VS 線程
進程是資源的分配和調度的獨立單元。進程擁有完整的虛擬地址空間,當發生進程切換時,不同的進程擁有不同的虛擬地址空間。而同一進程的多個線程共享同一地址空間(不同進程之間的線程無法共享) 線程是CPU調度的基本單元,一個進程包含若干線程(至少一個線程)。 線程比進程小,基本上不擁有系統資源。線程的創建和銷毀所需要的時間比進程小很多 由于線程之間能夠共享地址空間,因此,需要考慮同步和互斥操作 一個線程的意外終止會影響整個進程的正常運行,但是一個進程的意外終止不會影響其他的進程的運行。因此,多進程程序安全性更高。 總之,多進程程序安全性高,進程切換開銷大,效率低;多線程程序維護成本高,線程切換開銷小,效率高。(python的多線程是偽多線程,下文中將詳細介紹)
協程(Coroutine,又稱微線程)是一種比線程更加輕量級的存在,協程不是被操作系統內核所管理,而完全是由程序所控制。協程與線程以及進程的關系見下圖所示。
協程可以比作子程序,但執行過程中,子程序內部可中斷,然后轉而執行別的子程序,在適當的時候再返回來繼續執行。協程之間的切換不需要涉及任何系統調用或任何阻塞調用 協程只在一個線程中執行,是子程序之間的切換,發生在用戶態上。而且,線程的阻塞狀態是由操作系統內核來完成,發生在內核態上,因此協程相比線程節省了線程創建和切換的開銷 協程中不存在同時寫變量沖突,因此,也就不需要用來守衛關鍵區塊的同步性原語,比如互斥鎖、信號量等,并且不需要來自操作系統的支持。
協程適用于IO阻塞且需要大量并發的場景,當發生IO阻塞,由協程的調度器進行調度,通過將數據流yield掉,并且記錄當前棧上的數據,阻塞完后立刻再通過線程恢復協程棧,并把阻塞的結果放到這個線程上去運行。
下面,將針對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中如何選擇使用Python中的進程,線程,協程進行分析。
如何選擇?
在針對不同的場景對比三者的區別之前,首先需要介紹一下python的多線程(一直被程序員所詬病,認為是"假的"多線程)。
那為什么認為Python中的多線程是“偽”多線程呢?
更換上面multiprocessing示例中, p = multiprocessing.Process(target=count, args=(i,))為p = threading.Thread(target=count, args=(i,)),其他代碼不變,運行結果如下:
為了減少代碼冗余和文章篇幅,命名和打印不規則問題請忽略
Process 0:n=5756690257,id(n)=140103573185600 Process 2:n=10819616173,id(n)=140103573185600 Process 1:n=11829507727,id(n)=140103573185600 Process 4:n=17812587459,id(n)=140103573072912 Process 3:n=14424763612,id(n)=140103573185600 Main:n=17812587459,id(n)=140103573072912 Total time:0.1056210994720459
n是全局變量,Main的打印結果與線程相等,證明了線程之間是數據共享
但是,為什么多線程運行時間比多進程還要長?這與我們上面所說(線程的開銷<<進程的開銷)的事實嚴重不相符。這就要輪到Cpython(python的默認解釋器)中GIL(Global Interpreter Lock,全局解釋鎖)登場了。
GIL來源于Python設計之初的考慮,為了數據安全(由于內存管理機制中采用引用計數)所做的決定。某個線程想要執行,必須先拿到 GIL。因此,可以把 GIL 看作是“通行證”,并且在一個 Python進程中,GIL 只有一個,拿不到通行證的線程,就不允許進入 CPU 執行。 Cpython解釋器在內存管理中采用引用計數,當對象的引用次數為0時,會將對象當作垃圾進行回收。(有關Python內存管理機制的相關內容可以參見面試必備:Python內存管理機制)設想這樣一種場景:
一個進程中含有兩個線程,分別為線程0和線程1,兩個線程全都引用對象a。
當兩個線程同時對a發生引用(并未修改,不需要使用同步性原語),就會發生同時修改對象a的引用計數器,造成引用計數少于實質性的引用,當進行垃圾回收時,造成內存異常錯誤。因此,需要一把全局鎖(即為GIL)來保證對象引用計數的正確性和安全性。
無論是單核還是多核,一個進程永遠只能同時執行一個線程(拿到 GIL 的線程才能執行,如下圖所示),這就是為什么在多核CPU上,Python 的多線程性能不高的根本原因。
那是不是在Python中遇到并發的需求就使用多進程就萬事大吉了?其實不然,軟件工程中有一句名言:沒有銀彈!
何時用?
常見的應用場景不外乎三種:
CPU密集型:程序需要占用CPU進行大量的運算和數據處理; I/O密集型:程序中需要頻繁的進行I/O操作;例如網絡中socket數據傳輸和讀取等; CPU密集+I/O密集:以上兩種的結合 CPU密集型的情況可以對比上面Python中multiprocessing和threading的例子:多進程的性能 > 多線程的性能。
下面主要解釋一下I/O密集型的情況。與I/O設備交互,操作系統最常用的解決方案就是DMA。
DMA(Direct Memory Access)是系統中的一個特殊設備,它可以協調完成內存到設備間的數據傳輸,中間過程不需要CPU介入。 以文件寫入為例:
進程p1發出數據寫入磁盤文件的請求 CPU處理寫入請求,通過編程告訴DMA引擎數據在內存的位置,要寫入數據的大小以及目標設備等信息 CPU處理其他進程p2的請求,DMA負責將內存數據寫入到設備中 DMA完成數據傳輸,中斷CPU CPU從p2上下文切換到p1,繼續執行p1
Python多線程的表現(I/O密集型)
線程Thread0首先執行,線程Thread1等待(GIL的存在) Thread0收到I/O請求,將請求轉發給DMA,DMA執行請求 Thread1占用CPU資源,繼續執行 CPU收到DMA的中斷請求,切換到Thread0繼續執行
與進程的執行模式相似,彌補了GIL帶來的缺陷,又由于線程的開銷遠遠小于進程的開銷,因此,在IO密集型場景中,多線程的性能更高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下面將針對I/O密集型場景進行測試。
測試
執行代碼
import multiprocessing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time def count(num): time.sleep(1) ## 模擬IO操作 print("Process {0} End".format(num)) if __name__ == '__main__': start_time = time.time() process = list() for i in range(5): p = multiprocessing.Process(target=count, args=(i,)) # p = threading.Thread(target=count, args=(i,)) process.append(p) for p in process: p.start() for p in process: p.join() end_time = time.time() print("Total time:{0}".format(end_time - start_time))
結果
Process 0 End Process 3 End Process 4 End Process 2 End Process 1 End Total time:1.383193016052246 ## 多線程 Process 0 End Process 4 End Process 3 End Process 1 End Process 2 End Total time:1.003425121307373
多線程的執行效性能高于多進程正如上面所述,針對I/O密集型的程序,協程的執行效率更高,因為它是程序自身所控制的,這樣將節省線程創建和切換所帶來的開銷。
以Python中asyncio并發代碼庫為依賴,使用async/await語法進行協程的創建和使用。 程序代碼
import time import asyncio async def coroutine(): await asyncio.sleep(1) ## 模擬IO操作 if __name__ == "__main__": start_time = time.time() loop = asyncio.get_event_loop() tasks = [] for i in range(5): task = loop.create_task(coroutine()) tasks.append(task) loop.run_until_complete(asyncio.wait(tasks)) loop.close() end_time = time.time() print("total time:", end_time - start_time)
結果
total time: 1.001854419708252
協程的執行效性能高于多線程
感謝各位的閱讀,以上就是“怎么用python實現進程,線程和協程”的內容了,經過本文的學習后,相信大家對怎么用python實現進程,線程和協程這一問題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具體使用情況還需要大家實踐驗證。這里是創新互聯,小編將為大家推送更多相關知識點的文章,歡迎關注!
當前標題:怎么用python實現進程,線程和協程
分享鏈接:http://vcdvsql.cn/article34/gdjope.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網站設計公司、云服務器、定制網站、微信公眾號、ChatGPT、移動網站建設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