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大數據將為百姓帶來哪些“健康紅利”?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大數據+慢病管理”覆蓋全生命周期
在成都市錦江區獅子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康管理師唐蘭正在指導社區居民侯玉國的飲食鍛煉。“通過上周血糖曲線和走路步數來看,侯爺爺您還需要管住嘴、邁開腿哦。”指著電腦里的監測數據,唐蘭認真勸說他。
這是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聯合成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同探索打造的糖尿病管理新模式——“社區糖管家”,通過健康數據實時監控及大數據分析,對糖尿病患者的患病、服藥、治療等進行多角度測評,并針對患者個人情況開展個性化的指導和健康教育,提高慢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治療支出。
未來,這種模式將被廣泛推廣。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成國家醫療衛生信息分級開放應用平臺,依托現有資源建成100個區域臨床醫學數據示范中心,基本實現城鄉居民擁有規范化的電子健康檔案和功能完備的健康卡,適應國情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模式基本建立。
“利用大數據,將各種健康數據、各種生命體征的指標,集合在每個人的數據庫和電子健康檔案中。通過大數據分析應用,推動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預防、治療、康復和健康管理的一體化健康服務,這是未來健康服務管理的新趨勢。”國家衛計委副主任金小桃說。
借大數據之手1分鐘查過度醫療
醫生有沒有為了績效而多開藥、多做檢查?因為信息不對稱等緣故,患者往往沒有發言權,有時還得吃啞巴虧。現在,借助大數據之手,可以對千千萬萬份醫療費用單據——“把脈”。
2013年,成都市利用大數據建立了醫療保險智能輔助審核信息系統,實現了對全市1328.46萬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2221家醫保定點醫院、6790家醫保定點零售藥店、22個醫保經辦機構醫保行為的全過程監管。
“同樣審核一份醫療費用單據,要篩查出疑點,以前人工審核平均需要20分鐘左右,而智能輔助審核信息系統不到一分鐘。”成都市醫保局信息管理處處長王進說。
王進介紹,利用大數據不僅能篩出疑似過度醫療,還能初步判斷醫生用藥是否符合“臨床規則”,在智能輔助審核系統面前,每一單違規用藥、過度診療行為將無所遁形,這也倒逼醫院加強管理、規范醫療行為。
網絡預約診療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看病掛號難在一些大醫院是常態。針對種種不便,意見強調要從人民群眾迫切需求的領域入手,重點推進網上預約分診、遠程醫療和檢查檢驗結果共享互認等便民惠民應用。
打開手機“微醫”APP,搜索“嚴律南”三個字,幾秒鐘后,一個“嚴律南專家團隊”躍然眼前,方便患者有序就醫。這個團隊里既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著名肝臟外科專家嚴律南作為首席專家,還有該院的主治醫師和基層醫生。
“我們專門在網絡上給醫生專家團隊配備了專門秘書,患者一旦選擇該專家團隊,將根據初步病情分配相應級別醫生,促進分級診療落地。”微醫集團四川負責人尤佳告訴記者,以前,患者一出現肝臟方面的問題,總是擠到大醫院找專家,大約有三分之一的門診病人其實是常見病、多發病,根本不需要到三級大醫院來。
“這背后是利用大數據實現精準醫療。”微醫集團首席運營官張群華認為,“大數據+醫療”一個優勢就是能夠對醫生和患者的需求進行精確匹配,通過互聯網及其背后的大數據分析實現“點對點”傳播,促進分級診療及醫患關系和諧。
專家家門口“坐堂” 群眾“零距離”享服務
“三甲門前熙熙攘攘,社區醫院門可羅雀”是一些醫院的真實寫照,這種情況加劇了醫療資源不均。對此,意見提出,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全面建立遠程醫療應用體系;加強法規和標準體系以及健康醫療信息化復合型人才隊伍建設等。
“二甲雙胍藥要堅持吃,還要每天自己測餐后血糖,不能馬虎哦。”在成都蘇坡社區醫院家庭遠程醫療社區診斷室里,四川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專家楊毅正在通過遠程會診系統下處方。屏幕前,61歲的蘇坡社區居民劉昌貴正在認真地聽,旁邊坐著蘇坡社區醫院全科門診主治醫生。自從社區醫院有了遠程診斷室,老劉再也不跑去大醫院“折騰”了。
通過連接基層與專家資源,大數據正在為千萬個家庭打造更加可靠的健康“守門人”。剛剛結束的互聯網醫療大會上啟動了全國家庭健康服務平臺,這個平臺通過互聯網手段,實現資深專家對家庭醫生的傳幫帶,同時也可通過互聯網對區域專家醫生的簽約以及服務情況實現實時的統計分析與監測。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蘭娟說,未來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全新醫療云計算模式和以家庭為云終端的健康服務將貫穿家庭、社區和醫院,推動醫學取得突破,幫助百姓獲得實惠。
當前題目:健康醫療大數據將帶來哪些“健康紅利”?
地址分享:http://vcdvsql.cn/article34/soigse.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域名注冊、虛擬主機、服務器托管、網站維護、移動網站建設、自適應網站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