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少年藍皮書: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已達99.2%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20)》今天(9月21日)發布。調查顯示,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已達99.2%,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10歲及以下開始接觸互聯網的人數比例達到78%。
未成年人首次觸網集中在6-10歲
藍皮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狀況調查”課題組對全國7-18歲的在校學生進行抽樣調查,調查顯示,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已達99.2%,顯著高于我國總體互聯網普及率(64.5%)。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10歲及以下開始接觸互聯網的人數比例達到78%,首次觸網的主要年齡段集中在6-10歲。
在使用設備方面,手機仍是未成年人上網的主要設備,超過80%的未成年人使用手機上網。隨著智能家居和人工智能設備的發展和普及,12.4%的未成年人開始使用智能機器人上網,使用智能手表上網的未成年人達19.9%。
未成年人更期待成為藝術家、明星
藍皮書指出,青少年群體對網絡流行文化較為敏感,網絡流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青少年的言語和行為。調查顯示,累計超過五成未成年人使用網絡流行語。在眾多網絡用語中,未成年人熟悉程度較高的為娛樂綜藝方面用語,如“cp”(36.5%)、“skr”(22.4%);其次為社交方面用語,如“養火花”(17.8%)、“擴列”(17.5%)
調查顯示,在未成年人對未來的職業期待這一問題上,明星(18.0%)、游戲玩家(17.2%)高于科學家(14.6%)、醫生(13.3%)、企業家(12.0%)等,網紅(9.4%)高于作家(9.0%)、工程師(5.9%),藝術家(18.4%)高于企業家(12.0%)、高級干部(11.2%)。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未成年人對娛樂明星、游戲玩家及網紅等職業的認可。
藍皮書建議,應該從更宏大的視野認知青少年網絡流行文化的意義,高度關注網絡流行文化對于青少年價值觀的影響,呼吁青少年摒棄和遠離不健康的網絡流行文化,警惕網絡流行文化背后資本市場等運作造成的青少年及其家庭的矛盾和損失。
未成年人“數字化生存”程度提升
藍皮書指出,當代未成年人“數字化生存”程度不斷提升,在享受數字生活帶來快樂和便利的同時,一些未成年人對電子產品和網絡的依賴不斷加深甚至成癮,這對身心健康產生了不良影響,引發了一系列家庭和社會問題。
數據顯示,參與調查的未成年人平均網齡超過6.3年,中學生擁有智能手機的平均年限達到4.87年,最長的達到15年。網絡運用時間增多,運動時間隨之減少,視力問題愈加嚴重;便捷的信息服務導致主動思考減少,親子間溝通不足,家庭和學校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欠缺指導;不良信息、網絡詐騙、隱私泄露等網絡風險嚴重危害著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網游沉迷是家長和輿論長期最為關注的話題,近些年,短視頻、直播等也容易讓未成年人過度上網。
分享標題:青少年藍皮書: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已達99.2%
網站URL:http://vcdvsql.cn/article36/chcpsg.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品牌網站建設、定制開發、建站公司、營銷型網站建設、全網營銷推廣、電子商務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