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進入字符命令界面方法如下:
成都創新互聯公司是網站建設專家,致力于互聯網品牌建設與網絡營銷,專業領域包括成都網站制作、成都網站建設、電商網站制作開發、小程序制作、微信營銷、系統平臺開發,與其他網站設計及系統開發公司不同,我們的整合解決方案結合了恒基網絡品牌建設經驗和互聯網整合營銷的理念,并將策略和執行緊密結合,且不斷評估并優化我們的方案,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互聯網品牌整合方案!
一、系統不在虛擬機中的情況
使用ctrl+alt+F1~6切換到命令行界面;ctrl+alt+F7切換到圖形界面。
二、系統在虛擬機中的情況
Ctrl+Alt+shift+F1~6切換到命令行界面;使用Alt+F7返回到圖形界面。
(注:以上方法切換后,圖形界面并沒有關閉)
三、命令模式修改
打開終端,輸入init3,回車即可。
init后數字的含義:
0-halt(DoNOTsetinitdefaulttothis)?//停機(不要把initdefault設置為零為0,因為這樣會使Linux無法啟動)
1-Singleusermode??????????//單用戶模式,就像WinXP下的安全模式。
2-Multiuser,withoutNFS(Thesameas3,ifyoudonothavenetworking)??//多用戶,但沒有NFS。
3-Fullmultiusermode????????//完全多用戶模式,標準的運行極,即命令行界面。
4-unused?????//一般不用,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可以用他來做一些事情。
5-X11????????//選擇此項,系統在登錄時將進入圖形化登錄界面。
6-reboot(DoNOTsetinitdefaulttothis)??//重新啟動(不要把initdefault設置為6,因為這樣會使Linux不斷重新啟動)
(注:以上方法切換后,圖形界面完全關閉。如果窗口中有文件未保存,將丟失。用init5可以回到圖形界面,但原來的進程已死。用startx則在當前級別3上加載圖形界面)
四、每次啟動直接進入字符界面,則要修改etc/inittab文件,將啟動級別由5改為3即可。
終端以root身份執行vi/etc/inittab打開inittab文件,編輯后保存重啟即可。
;?????linux如何進入命令行呢,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1、打開linux系統,在linux的桌面的空白處右擊。
2、在彈出的下拉選項里,點擊打開終端即可進入命令行。
3、按快捷鍵Ctrl+Alt+T/Ctrl+Alt+F1-F6也可以打開終端窗口進入命令行。
4、也可以直接搜索終端。
以上就是的分享,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本文章基于ThinkpadE15品牌、centos7系統撰寫的。
;?????linux如何進入命令行?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打開linux系統,在linux的桌面的空白處右擊,在彈出的下拉選項里,點擊打開終端即可進入命令行。
2、在Linux的首頁使用Ctrl+alt+T,打開終端。
Linux支持多終端,可以再使用Ctrl+alt+T命令打開多個終端。
3、通過“searchyourcomputer”功能搜索,terminal,也可以打開。
本文章基于ThinkpadE15品牌、centos7系統撰寫的。
1、首先打開linux vi,進入到編輯頁面中,
2、然后按下“ESC”按鍵就可以切換到命令模式中了。
3、然后還可以按下“Ctrl+C”快捷鍵,這樣就可以快速切換到命令模式。
4、然后還可以按下“Ctrl+[”快捷鍵,這樣也可以快速切換到命令模式中。
LINUX系統進入桌面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以下桌面版為例演示。
1、打開電腦,開機之后會看到桌面上的登 錄界面,輸點擊如圖標示位置進入下一頁面。
2、在彈出的對話框中輸入密碼點擊“登 錄”,完成登 錄,進入下一頁面。
3、桌面版即可進入到桌面頁面了。
4、如開機之后是命令模式,多半是服務器版,需要手動輸入用戶名、輸入密碼后登 錄,如下圖。
5、登錄后會提示"$",說明已經進入到服務器桌面,而不是圖形桌面,如下圖。
6、如要進入圖形桌面,需要繼續輸入“sudo init5”,輸入密碼,如下圖。
7、輸入完成后,就可以進入到桌面了。
標題名稱:linux命令進入界面 linux怎么進入命令界面
分享網址:http://vcdvsql.cn/article40/doodjho.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動態網站、全網營銷推廣、企業網站制作、商城網站、網站維護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