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旗下金融科技公司“成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正式成立。不久前,農業銀行(601288,股吧)也宣布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農銀金科”成立。至此,五大行的科技子公司均已經聚齊。伴隨著整個金融產業內外環境的變化,以銀行為代表的整個金融生態在“焦慮中”開啟了新一輪的“升級融合”。
作為數字經濟背景下的銀行金融科技服務商,旗天科技認為,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無一例外都將科技輸出作為未來業務支撐點之一,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將有競爭,更有合作與融合,中國金融科技未來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想象空間。
落子科技,應對業務新生態之變
2015年12月,興業銀行(601166,股吧)成立興業數字金融服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國內首家設立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的商業銀行。此后,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不斷涌現。據統計,目前已經有11家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其中,2019年至今成立的科技子公司共有6家。
業內人士認為,對于金融機構來說,科技戰略正由落子布局到精耕細作,由支撐發展走向主動賦能。智慧生態體系建設,也是銀行新一輪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戰略方向,銀行數字化轉型之戰勢必也是生態建設之戰。
在這場戰爭中,銀行、互聯網巨頭、金融IT服務商、金融科技創新公司、保險、券商等都迅速入局,試圖通過與商業生態系統共享數據、算法、交易、流程,為商業生態系統的客戶、員工、第三方開發者、供應商和其他合作伙伴提供服務,使合作雙方創造出新的價值,構建新的核心能力。
有研究機構預測,下一階段金融科技將從部分應用落地逐漸轉為金融業各垂直細分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在此機遇之下金融科技參與者中將有批量“獨角獸”產生。
有競爭,更有合作之機
銀行相繼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對那些原本為銀行業服務的金融科技企業來說,是機遇還是挑戰?
“既有競爭,又有合作。”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這樣看待二者關系。他認為,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風險偏好、技術研發更貼近銀行業實際,背靠母行資源多,但是它們普遍缺乏市場化基因,市場理解力偏弱。而外部的金融科技公司有更靈活的市場創新方式,有深厚的金融服務經驗,也吸聚了不少優秀人才。雙方優劣勢突出,具有互補性,競合空間很大。
作為一家專門為銀行提供金融科技服務的企業,旗天科技基于多年以來對金融機構的深度服務,積累了相當多的金融服務經驗,有著成熟的金融科技人才、技術、解決方案和組織體系;在呼叫中心解決方案、智能營銷方案、智能客服解決方案、智能風控建模等多個領域擁有自己獨特的場景技術積累和服務能力;此外,自主研發的科技體系也涵蓋了若干產品和組件,可根據每家客戶的實際靈活定制,足以支持數字化時代高并發、海量數據(603138,股吧)處理、信息技術安全等科技需求。這些都是企業的優勢所在。
在旗天科技看來,銀行數字科技轉型的趨勢越來越明朗,金融科技需求相比之前更具象化,當然對合作方的資質和能力需求也會更高,行業將面臨新一輪變革。
超12萬億市場,4大融合發展之路
根據畢馬威預測,2020年中國金融科技相關市場規模將超過12萬億元。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教授、金融科技研究所執行所長宋科認為,以旗天科技為代表的金融科技服務企業未來的融合發展之路依然空間巨大,至少可有4個拓展方向。
首先,發揮自身優勢,繼續引領金融科技服務領域的技術和服務創新,力求分得“第一杯羹”;其次,與尚處于起步階段的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開展合作,為其提供人才、客戶解決方案方面的服務支持,成為其“智庫”和服務者;第三,準確定位目標市場,加強對實力相對偏弱的、暫無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前景的中小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村金融機構以及其他類金融企業的服務,建立好這些金融企業的客戶忠誠度和依賴性,成為連接這些中小金融企業和其用戶的“橋梁”。
當然,最重要的是,可以依托自己本身強大的客戶體量和高度黏性,吸引銀行將其服務嵌入自己的平臺中,跟銀行體系自身平臺實現共存、共榮和共贏,為最終用戶提供多元化的獲取服務渠道。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李項玲
(責任編輯:董云龍 )
標題名稱:五大行科技子公司聚齊!“旗天科技們”或迎來全新競合之機
當前鏈接:http://vcdvsql.cn/article42/chcjec.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響應式網站、云服務器、手機網站建設、搜索引擎優化、企業網站制作、營銷型網站建設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