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jetbrains系列的IDE+go插件。不過我要說的是這個問題主要看你的觀點如何。
創新互聯公司憑借專業的設計團隊扎實的技術支持、優質高效的服務意識和豐厚的資源優勢,提供專業的網站策劃、成都做網站、網站設計、網站優化、軟件開發、網站改版等服務,在成都10年的網站建設設計經驗,為成都上千多家中小型企業策劃設計了網站。
說eclipse:
構建方式是使用go install 命令,每一次編譯運行都是go install。這樣的好處就是如果你有很多的包,下載下來并沒有編譯,這樣每次編譯速度是很快的。而且(!)go install 符合go官方的項目結構,官方說過了,一個go的項目應該是以個gopath,包含src,pkg,bin三個主要目錄。所以說go install個人認為才是主要的go編譯方式。
說eclipse的缺點:
其實eclipse插件的go編譯方式,還有目錄結構,項目結構,都是非常完美的!!!!真的很完美!可是,他的代碼提示,太差件!大括號都不能自動補全,gdb 32bit 64bit兼容問題,eclipseC++ 沒有html js插件,需要手動安裝,幾乎不能開箱即用。不過如果你是開發算法,數據處理,還是推薦eclipse的,畢竟其他都無關緊要。
說jetbrains:
說先說clione肯定不適合,新建項目沒有向導,導致改成go項目各種不開心,比如圖標對于我來說就無法接受go lib 不是小耗子~這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各個文件都是灰色的(沒有在cmake中包含的結果),然后說剩下的,phpstorm這個不說了,估計很少有人插件按在這里,webstorm,體驗也不是很好,idea?體驗很好,可是畢竟比較重,尤其是現在加入了自家的K啥玩意(無意冒犯,沒記住單詞)~可是話說回來,go跟C系列IDE配合才是最佳,跟java系列一點不搭關系,用idea似乎有點格格不入,但是!idea支持新建項目向導,lib的圖標也很清晰,最后還是選擇idea吧,期待clion的強大起來!
再說jetbrains系列缺點:
插件的構建方式是go buiild 這個讓人很不爽,我們幾乎不確定會構建到什么地方去,還要每次設置一下run配置。這個可能無關緊要,畢竟不是什么大的毛病,可是go build不能緩存.a文件,直接構建的結果就是很多第三方包的情況下很慢!所以建議安裝包的時候手動install 一下解決這個問題。自帶代碼格式化,這個格式化跟go 格格不入,總的來說就是蛋疼,心碎,菊花癢。
最后說liteIDE:
輕量級IDE,我可以說是國人GO偉大作品典范,然而默認構建也是go build,項目管理方式不符合go官方標準。代碼提示不能自動導入(eclipse也不能),不過如果你的項目是以包為單位的,那么另當別論。一定很不錯,畢竟是輕量級專門針對GO的IDE!
說這些,其實還有很大一部分取決于你的項目是用vendor機制管理,還是godeps機制管理依賴關系。go不像java擁有強大的幾乎天下一統的maven(無意冒犯,暫不評價其他構建套件)。
go沒有官方包倉庫。
go沒有官方包管理工具。
go沒有官方自動化構建套件。
上面三個沒有是致命要害。導致民間各種百花齊放。
說說我的項目怎么管理
gpm 一個shell工具(windows下你可以用git的bash,或者cygwin~)
我是嚴格艷照官方推薦方式管理go項目,一個go項目一個gopath。系統的gopath只是為了安裝go命令,我沒有配置gobin,意義不大。
項目的依賴跟我的代碼包都在src下(非vendor)
vendor用來存放包的特殊依賴,發布項目直接把依賴包發布上去(公網管理則只上傳依賴關系文件 godeps文件)
資源文件等都放在src目錄同級,編譯文件放在bin,引用直接../引用。
在正常的測試中,當我們需要進行接口測試時,通常使用接口調試工具,如postman進行接口測試
目前我在嘗試使用Go語言進行接口測試,使用的庫均為Go自帶的庫。
注:當前采用的接口為時事新聞接口,每天可以請求100次,需要的同學,可以自行使用。
delve 是go語言的調試器,delve的目標是為go提供一個簡潔、功能齊全的debug工具,delve易于調用和使用。
為了能夠編譯delve,需要安裝Go 1.10或更高版本
安裝好go后,直接go get即可安裝,更多安裝教程見:
go get github.com/go-delve/delve/cmd/dlv
安裝好后,在終端執行dlv或者dlv help 會看到dlv的幫助信息,則說明安裝成功
dlv常用命令
delve的目標是成為一個簡潔而強大的工具。但如果你不習慣在編譯語言中使用源碼調試,則可能令人困惑。本文檔將提供開始調試go程序所需的全部信息。
調試例子程序如下
├── go.mod
├── go.sum
├── main.go
├── test
└── utils
├── util.go
└── util_test.go
調試程序主要有三個文件,main.go、util.go、util_test.go,內容如下,比較簡單,go包管理工具使用的是go module,模塊名為test
在vscode debug 的設置中配置launch.json文件
mode 設置為debug時,program的內容${fileDirname}即可,mode 設置為exec時,program的值為二進制文件的路徑,通過設置mode的值,即可調試源碼和二進制程序(也需要有源碼)。mode模式為auto時,測試了下,vscode 并不能通過program的內容來判斷是debug還是exec
遠程調試時,需要在遠程也有源碼、二進制包和dlv工具
在遠端執行dlv命令
dlv debug --headless --listen=:8989 --api-version=2 --accept-multiclient #用degbug方式啟動遠程應用程序
dlv exec --headless --listen=:8989 ./test --api-version=2 --accept-multiclient # exec執行當前目錄下的test二進制文件
--listen:指定調試端口
--api-version:指定api版本,默認是1
--accept-multiclient:接受多個client調試
在vscode中線下好源碼,和遠端的源碼結構一致。launch.json配置如下:
在vscode中打好斷點后,就可以進行遠程調試了
可以去DELVE官網進行下載。
關于delve工具的介紹,這里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
delve在go項目及應用的開發中可以用來追蹤程序中的異常代碼,也可以通過打日志的方式追查問題,但是更重要也是非常厲害的一點,就是delve可以直接分析程序執行的情況。這一點在后期或線上的問題排查中無疑是提供了一個非常大的便捷。
Go(又稱?Golang)是?Google?的 Robert Griesemer,Rob Pike 及 Ken Thompson 開發的一種靜態強類型、編譯型語言。
Go 語言語法與?C?相近,但功能上有:內存安全,GC(垃圾回收),結構形態及 CSP-style?并發計算。
Go的語法接近C語言,但對于變量的聲明有所不同。Go支持垃圾回收功能。Go的并行模型是以東尼·霍爾的通信順序進程(CSP)為基礎。
采取類似模型的其他語言包括Occam和Limbo,但它也具有Pi運算的特征,比如通道傳輸。在1.8版本中開放插件(Plugin)的支持,這意味著現在能從Go中動態加載部分函數。
Delve常用命令
命令功能:
dlv attach后面跟 pid,用來Debug編譯好的Golang程序。
dlv core用于 coredump。
dlv debug后面跟要調試的 go 文件,進入 Debug。
dlv testDebug test 函數。
第一種:LiteIDE
LiteIDE是一個簡單的開源IDE,值得注意的是,它是GO語言2012年正式版發布的首個IDE,由Qt開發,它看起來類似于Visual Studio等其他編譯器。
由于它是為golang設計的,LiteIDE為開發人員提供了許多有用的功能,包括可配置的構建命令,高級代碼編輯器和廣泛的golang支持。其他功能包括代碼管理、gdb、Delve調試器、自動完成和使用WordApi的主題,基于MIME類型的系統等。
第二種:VS Code
它是微軟開發的廣受歡迎的開源IDE,有一個開箱即用的go擴展可供VS Code使用。VS Code插件為開發人員提供了很多功能,包括與許多go工具集成。
VS Code通過IntelliSense,內置git集成,直接從編譯器調試代碼等功能提供智能完成功能;VS Code具有高度可擴展性,并通過其許多擴展提供了許多自定義選項,還提供了幾十種語言的支持,成為受開發者歡迎的工具。
第三種:Atom
開發人員可以利用這個Atom IDE改進的語言集成與更智能的編輯器。開源的go-plus軟件包使開發人員更容易在GO中進行編程。
Atom和go-plus軟件包為golang提供工具,構建流程,linters、vet和coverage工具的支持;其他功能包括自動完成、格式化、測試和文檔。
第四種:Vim
Vim有許多插件可以幫助開發人員更輕松地編輯他們的GO代碼;Vim-go插件自動安裝所有必要的東西,為Vim中的GO開發人員提供更平滑的集成。
Vim-go具有許多有用的功能,包括編譯器,改進的語法高亮和折疊,完成支持以及一系列具有集成支持的調試程序。還有一些使用的高級源分析工具,包括GoImplements、GoCallees和GoReferrers。
英文原文鏈接【Go, the unwritten parts】 發表于2017/05/22 作者JBD是Go語言開發小組成員
檢查程序的執行路徑和當前狀態是非常有用的調試手段。核心文件(core file)包含了一個運行進程的內存轉儲和狀態。它主要是用來作為事后調試程序用的。它也可以被用來查看一個運行中的程序的狀態。這兩個使用場景使調試文件轉儲成為一個非常好的診斷手段。我們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做事后診斷和分析線上的服務(production services)。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用一個簡單的hello world網站服務作為例子。在現實中,我們的程序很容易就會變得很復雜。分析核心轉儲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去重構程序的狀態并且查看只有在某些條件/環境下才能重現的案例。
作者注 : 這個調試流程只在Linux上可行。我不是很確定它是否在其它Unixs系統上工作。macOS對此還不支持。Windows現在也不支持。
在我們開始前,需要確保核心轉儲的ulimit設置在合適的范圍。它的缺省值是0,意味著最大的核心文件大小是0。我通常在我的開發機器上將它設置成unlimited。使用以下命令:
接下來,你需要在你的機器上安裝 delve 。
下面我們使用的 main.go 文件。它注冊了一個簡單的請求處理函數(handler)然后啟動了HTTP服務。
讓我們編譯并生產二進制文件。
現在讓我們假設,這個服務器出了些問題,但是我們并不是很確定問題的根源。你可能已經在程序里加了很多輔助信息,但還是無法從這些調試信息中找出線索。通常在這種情況下,當前進程的快照會非常有用。我們可以用這個快照深入查看程序的當前狀態。
有幾個方式來獲取核心文件。你可能已經熟悉了奔潰轉儲(crash dumps)。它們是在一個程序奔潰的時候寫入磁盤的核心轉儲。Go語言在缺省設置下不會生產奔潰轉儲。但是當你把 GOTRACEBACK 環境變量設置成“crash”,你就可以用 Ctrl+backslash 才觸發奔潰轉儲。如下圖所示:
上面的操作會使程序終止,將堆棧跟蹤(stack trace)打印出來,并把核心轉儲文件寫入磁盤。
另外個方法可以從一個運行的程序獲得核心轉儲而不需要終止相應的進程。 gcore 可以生產核心文件而無需使運行中的程序退出。
根據上面的操作,我們獲得了轉儲而沒有終止對應的進程。下一步就是把核心文件加載進delve并開始分析。
差不多就這些。delve的常用操作都可以使用。你可以backtrace,list,查看變量等等。有些功能不可用因為我們使用的核心轉儲是一個快照而不是正在運行的進程。但是程序執行路徑和狀態全部可以訪問。
網頁標題:go語言調試工具,golang 調試工具
本文網址:http://vcdvsql.cn/article44/dsieoee.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動態網站、微信小程序、網站收錄、電子商務、品牌網站制作、建站公司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