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發電機組常見問題的處理
柴油發電機組運行時,通常會產生95-110db(a)的噪聲,運行時產生的柴油發電機組噪聲,將對周圍環境造成嚴重損害。那么在噪聲源無法降低的情況下,該采用哪些措施控制柴油發電機組噪聲呢?
一、柴油發電機組噪聲源分析
柴油發動機組噪聲是由多種聲源構成的復雜聲源。按照噪聲輻射方式,它可分為空氣動力噪聲、表面輻射噪聲和電磁噪聲。按照產生的原因,柴油發電機組表面輻射噪聲又可分為燃燒噪聲和機械噪聲。其中空氣動力噪聲為柴油發動機組噪聲的主要噪聲源。
1. 空氣動力噪聲是由于氣體的非穩定過程,即由氣體的擾動以及氣體與物體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柴油發電機組噪聲。直接向大氣輻射的空氣動力噪聲,包括進氣噪聲、排氣噪聲和冷卻風扇噪聲。
2.電磁噪聲是由發電機轉子在電磁場中高速旋轉產生的柴油發動機組噪聲。
3. 燃燒噪聲和機械噪聲很難嚴格區分,通常將由于柴油發電機組汽缸內燃燒形成的壓力波動通過缸蓋、活塞、連軒、曲軸、機體向外輻射的柴油發動機組噪聲稱為燃燒噪聲。將活塞對缸套的撞擊和運動件的機械撞擊振動而產生的柴油發動機組噪聲稱機械噪聲。一般直噴式柴油機燃燒噪聲要高于機械噪聲,而非直噴式柴油機的機械噪聲則高于燃燒噪聲。但是低速運轉時燃燒噪聲都高于機械噪聲。
二、柴油發電機組噪聲的控制措施
柴油發電機組噪聲的控制措施一:隔音房,在柴油發電機組位置安裝隔聲房,尺寸為8.0m×3.0m×3.5m,隔聲板外壁為1.2mm鍍鋅板。內壁為0.8mm穿孔板,中間填充物為32kg/m3超細玻璃棉,槽鋼的凹面填充玻璃棉。
柴油發電機組噪聲的控制措施二:排風消聲,柴油發電機組依靠自帶風扇排風,在排風房前部安裝AES型矩形消聲器,消聲器尺寸為1.2m×1.1m×0.9m,消聲器內裝消聲片厚200mm,間距100mm。消聲片采用兩側鍍鋅穿孔板夾超細玻璃棉結構。9個相同尺寸的消聲器拼裝成1個1.2m×3.3m×2.7m的大型消聲器。消聲器前300mm處為相同尺寸的排風百葉窗。
柴油發電機組噪聲的控制措施三:進風消聲,在隔聲房頂部安裝自然進風消聲器。消聲器制作同排風消聲器,凈消聲長度為1.0m,截面尺寸為3.4m×2.0m,消聲片厚200mm,間距200mm,消聲器外接無襯里90°消聲彎頭,消聲彎頭長1.2m。
柴油發電機組噪聲的控制措施四:排煙消聲,通過柴油發電機組原廠配套的2個住宅型消聲器消聲,消聲后的煙氣合并為一個Φ450mm的煙管從排風百葉窗伸出向上排放。
三、柴油發電機組如何更節約用柴油
做到以下幾點,可以很好的節約用油。
1.提高柴油機冷卻水的溫度。
水溫提高能使柴油較完整的燃燒,機油粘度會小,能減少運動阻力,能達到省油效果。
2.保持佳供油角。
如供油角偏移,會造成供油時間過晚,耗油大增。
3.保證機器不漏油。
柴油機輸油管常因接頭面不平,墊片變形或損壞面存在漏洞現象。處理的辦法是,將墊片涂上氣門漆放在玻璃板上磨平,正油管接頭。增設柴油回收裝置,可用塑料管將油嘴上的回油管與空芯螺絲連接,使回油流入油箱。
4.油料用前進行凈化。
柴油機的故障有一半以上出自供油系統。處理的方法是,買回的柴油擱置沉淀2-4天再使用,可沉淀98%的雜質,如現買現用,可在油箱加油濾網處放兩層綢布或衛生紙。
5.改變“大馬拉小車”。
適當加大柴油機皮帶輪,在柴油機降速運行的情況下提高水泵轉速,使流量、揚程增加,達到節能目的。
6.調整噴油器的噴油壓力
四、中國柴油發電機組簡介
1,柴油機的選擇:中國柴油機的生產原來都是由一些列強國家提供專用的發電機組動力系統。隨著中國的科技發展,不斷的創新,現在在國內已經有眾多為發電機組配套的柴油機生產廠。比如上柴股份、無錫動力、普通上柴、南通柴油機、濟南柴油機等等,都掌握了先進生產技術,適合不同用途配套成發電機組。美中不足有些大的生產廠產品功率有局限性,尤其是大功率段(550KW以上)。不是達不到功率就是產品穩定性不如合資或進口產品,有待相關廠家進一步更新。
2,發電機的選擇:中國發電機的生產要比柴油機樂觀得多,如合資的無錫斯坦福、上海馬拉松、福州利萊森瑪三大品牌,在全世界得到了廣泛應用。另有能夠與三大品牌抗衡的如上海麥格特、廣州英格、等等均得到了歐盟CE印證,產品質量等同或高于進口產品。
3,柴油發電機組的選擇:隨著中國柴油發電機組需求的日益強大,柴油發電機組配套廠如雨后春筍般的增加。如何選擇配套廠家困擾了大部分的使用者。選擇配套廠的原則有:配套廠的產品(柴油機、發電機、控制系統等)來源、配套廠的信譽(有無翻新歷史、檢測手段、調試報告、售后服務等等)、配套廠的相關資質(OEM證書、質量認證、等)。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