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我國已有建筑物總量(包括城鎮房屋建筑、工業建筑等) 已超過400億㎡,且每年新增20億㎡以上的新建筑。就已有建筑物而言,有建國前的老建筑,有建國后不同年代的建筑。由于不同時期設計的工程所采用的設計規范和計算方法不同,可靠度亦不同,如果考慮到不同時期施工質量的差異,則實際的可靠度差異更大。此外,已有建筑使用年限長短各異,其可靠度亦各不相同。所以我們在進行建筑結構加固設計的時候也要考慮到建筑的使用時間。
根據相關的規定,建筑根據起使用的不同用途,規定了使用年限,臨時性結構為5年;易于替換的結構件為25年;普通房屋和構筑物為50年;紀念性建筑和特別重要的建筑結構為100年。
進行建筑結構加固設計的時候,首先要確定設計的人員,混凝土結構的修復加固設計應由富有經驗的專業人士承擔,因為混凝土結構修復加固設計所面臨的不確定因素遠比新建工程多而復雜,況且還要考慮業主的種種要求,因此,承擔修復加固設計的人員除具有較強的結構理論、明晰的結構概念外,還應具備較為豐富的工程經驗才能夠全面系統地分析問題,提出較為合理的修復結構加固設計方案,實現修復加固的目的。并不是一般的結構工程師都能做好加固設計,新建筑設計做的好的工程師,經過一定研究和工程實踐后才有可能做好加固設計。
進行建筑結構加固設計的時候,應該要確定加固的先后順序,因為高溫、高濕、凍融、冷脆、腐蝕、振動、溫度應力、收縮應力、地基不均勻沉降等原因造成的結構損壞,要先從源頭消除或限制其有害作用,正確確定加固處理時機,使之不致對加固后的結構重新造成損壞。然后在加固的時候一般本著先加固后拆除;先加固后開洞;先基礎后柱、梁和板;先重要構件,后次要構件的原則進行加固。
進行建筑結構加固設計的時候,還要注意復核混凝土結構的抗震能力,做好抗震加固設計。在進行設計的時候,應該注意結構的剛度和強度的分布要均勻,避免出現新的薄弱層;豎向構件要連續,保證傳力途徑明晰與簡單直接;增強構件或加固原有構件,均要考慮減少整個結構扭轉效應的可能性;加強薄弱部位的抗震構造;要使結構的受力狀態更加合理,防止構件發生脆性破壞,消除不利于抗震的強梁弱柱、強構件弱節點等不良受力狀態;考慮建設場地的影響;加固后的結構要選擇地震反應小的結構體系;對原有的不合理結構體系、傳力途徑等應盡量進行改良。
在進行建筑結構加固設計的時候,應該做好加固設計計算。建筑結構加固設計與新建建筑的結構設計有很大的不同,應該區別對待。加固設計計算時,可考慮樓面活荷載的折減,鋼筋混凝土現澆板的梁,核算其受彎承載力時,跨中應考慮現澆板有效受壓翼緣寬度,跨中和梁端受壓區鋼筋的雙筋梁作用框架梁核算端部承載力和裂縫時的彎矩值應取柱邊值而不應取柱中值,各構件混凝土強度應按檢測的實測值換算為設計值取用,采用計算機軟件做整體內力分析后,必須對構件做局部驗算。
其實,在進行建筑結構加固設計之前,應該先進行建筑結構檢測,看看建筑到底哪里有問題需要進行加固設計,然后根據檢測的結果,具體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建筑結構加固設計,想要知道怎么對建筑進行建筑結構檢測,請關注我們。
網站欄目:建筑結構加固設計的原則
本文鏈接:http://vcdvsql.cn/hangye/fwjd/n15655.html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