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支護結構施工技術
1.6.1 技術內容
裝配式支護結構是以成型的預制構件為主體,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在現場裝配成為支護結構。與常規支護手段相比,該支護技術具有造價低、工期短、質量易于控制等特點,從而大大降低了能耗、減少了建筑垃圾,有較高的社會、經濟效益與環保作用。
目前,市場上較為成熟的裝配式支護結構有:預制樁、預制地下連續墻結構、預應力魚腹梁支撐結構、工具式組合內支撐等。
預制樁作為基坑支護結構使用時,主要是采用常規的預制樁施工方法,如靜壓或者錘擊法施工,還可以采用拆入水泥土攪拌樁,TRD攪拌墻或CSM雙輪銑攪拌墻內形成連續的水泥土復合支護結構。預應力預制樁用于支護結構時,應注意防止預應力預制樁發生脆性破壞并確保接頭的施工質量。
預制地下連續墻技術即按照常規的施工方法成槽后,在泥漿中先插入預制墻段、預制樁、型鋼或鋼管等預制構件,然后以自凝泥漿置換成槽用的護壁泥漿,或直接以自凝泥漿護壁成槽插入預制構件,以自凝泥漿的凝固體填塞墻后空隙和防止構件間接縫滲水,形成地下連續墻。采用預制的地下連續墻技術施工的地下墻面光潔、墻體質量好、強度高,并可避免在現場制作鋼筋籠和澆混凝土及處理廢漿。近年來,在常規預制地下連續墻技術的基礎上,又出現一種新型預制連續墻,即不采用昂貴的自凝泥漿而仍用常規的泥漿護壁成槽,成槽后插入預制構件并在構件間采用現澆混凝土將其連成一個完整的墻體。該工藝是一種相對經濟又兼具現澆地下墻和預制地下墻優點的新技術。
預應力魚腹梁支撐技術,由魚腹梁(高強度低松弛的鋼絞線作為上弦構件,H 型鋼作為受力梁,與長短不一的 H 型鋼撐梁等組成)、對撐、角撐、立柱、橫梁、拉桿、三角形節點、預壓頂緊裝置等標準部件組合并施加預應力,形成平面預應力支撐系統與立體結構體系,支撐體系的整體剛度高、穩定性強。本技術能夠提供開闊的施工空間,使挖土、運土及地下結構施工便捷,不僅顯著改善地下工程的施工作業條件,而且大幅減少支護結構的安裝、拆除、土方開挖及主體結構施工的工期和造價。
工具式組合內支撐技術是在混凝土內支撐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內支撐結構體系, 主要利用組合式鋼結構構件其截面靈活可變、加工方便、適用性廣的特點,可在各種地質情況和復雜周邊環境下使用。該技術具有施工速度快,支撐形式多樣,計算理論成熟,可拆卸重復利用,節省投資等優點。
1.6.2 技術指標
預制地下連續墻:
(1)通常預制墻段厚度較成槽機抓斗厚度小20mm左右,常用的墻厚有580mm、780mm,一般適用于9m以內的基坑;
(2)應根據運輸及起吊設備能力、施工現場道路和堆放場地條件,合理確定分幅和預制件長度,墻體分幅寬度應滿足成槽穩定性要求;
(3)成槽順序宜先施工L形槽段,再施工一字形槽段;
(4)相鄰槽段應連續成槽,幅間接頭宜采用現澆接頭。
預應力魚腹梁支撐:
(1)型鋼立柱的垂直度控制在1/200以內;型鋼立柱與支撐梁托座要用高強螺栓連接;
(2)施工圍檁時,牛腿平整度誤差要控制在2mm以內,且不能下垂,平直度用拉繩和長靠尺或鋼尺檢查,如有誤差則進行校正,校正后采用焊接固定;
(3)整個基坑內的支撐梁要求必須保證水平,并且支撐梁必須能承受架設在其上方的支撐自重和來自上部結構的其他荷載;
(4)預應力魚腹梁支撐的拆除是安裝作業的逆順序。
工具式組合內支撐:
(1)標準組合支撐構件跨度為 8m、9m、12m等;
(2)豎向構件高度為 3m、4m、5m等;
(3)受壓桿件的長細比不應大于 150,受拉桿件的長細比不應大于200;
(4)進行構件內力監測的數量不少于構件總數量的15%;
(5)圍檁構件為1.5m、3m、6m、9m、12m。
主要參考標準:《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
1.6.3 適用范圍
預制地下連續墻一般僅適用于9m以內的基坑,適用于地鐵車站、周邊環境較為復雜的基坑工程等;預應力魚腹梁支撐適用于市政工程中地鐵車站、地下管溝基坑工程以及各類建筑工程基坑,預應力魚腹梁支撐適用于溫差較小地區的基坑,當溫差較大時應考慮溫度應力的影響。工具式組合內支撐適用于周圍建筑物密集,施工場地狹小,巖土工程條件復雜或軟弱地基等類型的深大基坑。
分享名稱:建筑業10項新技術之裝配式支護結構施工技術
本文網址:http://vcdvsql.cn/hangye/hdbf/n44675.html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