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近些年地震災害頻繁發生,讓很多人喪失了寶貴的生命,而這些悲劇大多是由于地震中建筑物倒塌所造成的,說到這里,相信很多人心里有些想法,如有沒有一種東西可以在地震發生時能迅速包裹建筑物而不讓其破碎構件傷及人們。據小編了解還真有專家在研發類似這樣的技術,據說是日本的一家研究所研發的產品,一種以類似安全帶的樹脂材料“繃帶”包裹建筑物內支柱的抗震加固新技術。
這種名為“SRF工藝”的抗震加固新技術,是用樹脂纖維編織成形狀如安全帶一樣的抗震帶。在建筑物新建或維修加固施工時,將抗震帶涂上黏合劑,包裹固定在建筑物的支柱上。地震發生時,包裹了抗震帶的支柱即使出現內部損傷,也不會立即倒塌,從而可為建筑物內人員提供一個保全生命的空間,并獲得逃離現場的足夠時間。
據報道,在日本國內該技術已在包括新干線、醫院以及大約40所學校等250多座建筑物上進行過加固試驗,結果表明,不僅工程施工方法簡單、有效,而且費用低廉:以一座每層有12間教室的4層教學樓為例,通常需要花費5000萬到1億日元的加固工程費用,采用這一技術后,僅需500萬日元即可;如果是木質建筑則更便宜,僅需數十萬日元。
該技術的研發者五十嵐俊一以前是一位大型建筑承包企業的工程師。在看到1999年土耳其地震的受災情況后,他痛感應當普及一種能夠確保人員最低限度生存空間的防震加固技術。經過近10年的研究試驗,這一夙愿終于實現了。
一種利用納米技術建造的,可以在地震后自行修復的新型住宅,最近被列入英國利茲大學的“智能和安全房屋”計劃,這個計劃由該校納米制造研究所負責實施。歐盟為此項目已投資1400萬歐元。如果進展順利,新住宅將于2010年12月前在希臘的一座山上首次建成并交付使用。
這種房屋的最大特點,是可以通過振動感應器抵御地震的侵襲,并在震后完成對墻壁裂縫的自我修復。之所以具備這樣的功能,是因為該房屋的建筑材料使用的是納米聚合物。這種物質在重壓下可以變為液體狀態。當墻壁出現裂縫時,呈液態的建材就會流動至裂縫處并將其填滿,然后又會逐漸變硬,從而完成對受損房屋的修復。
這種房屋的具體建造過程分兩步:首先,需要采用新型的承受負荷的鋼架和高強度石膏板建造墻體,在石膏板中只要加入少量的納米顆粒即可。第二步,要在墻體內設置無需電池的無線傳感器和無線電頻率識別標簽,用于收集建筑物的大量數據,如承受的壓力、振動的強度,以及溫度、濕度和煤氣泄漏的程度等;一旦發生地震,傳感器的智能網絡就會立即發出警告,使住戶有足夠的時間逃離現場。
如果把這種房屋建成一個群體,就可以引入傳感器網絡裝置,從而獲得更多的信息。例如,在房屋倒塌后,利用手中的裝置就可以確定廢墟中傳感器的位置,了解是否有人埋在了廢墟里,并探明房屋是如何倒塌的,從而確定有效的救援辦法。
當然,以上的抗震加固新技術還處以研發階段,相信如果這項抗震加固技術獲得成功,想必將為地震多發地帶的防震、抗震工作提供一種新的更好的選擇。
本文題目:不可思議的一種建筑物抗震加固新技術
本文鏈接:http://vcdvsql.cn/hangye/jiagu/n23512.html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