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看不見摸不到的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雖然,人們看不到它的身影,但是,涉及到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每年確有11萬人因此失去生命。生活中的甲醛污染問題是日常生活中比較讓人頭痛的地方,嚴重的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那么,問題來了,竟然甲醛的危害這么大為什么不在源頭上去除甲醛呢?
1、壁紙壁紙的魅力,各種圖案可滿足不同的人群,方便又能打造各種風格的家,現在很多家庭對壁紙的喜愛不止一點點,然而你了解壁紙嗎?壁紙分為PVC壁紙、純壁紙和無紡布壁紙。PVC壁紙呢,價格比較低,能做出豐富的凹凸感,手感比較好,但質量差的PVC在生產過程中可能殘留各種金屬和污染物。而PVC壁紙的背面需要附上一層低基層或無紡布基層,所以需要膠合劑的粘貼,而現在的膠水多多少少含有甲醛。
2、石材大理石基本上不會含有氡,這是有數據證明的,但花崗巖的氡氣釋放確實是存在的,而且不能單純的用肉眼通過顏色辨別,花崗巖的氡氣含量是有石頭本身的形成過程決定,產地不同,含量也有所不同。
大理石被國家分了三類,只有A等才能使用住宅室內,但是家裝中,石材的使用量太小,因此有可能會買到工程用料所剩邊角料。3、瓷磚瓷磚由于是粘土和各類礦物砂作為原料,這些原料里都可能混入放射性較高的物質,主要是氡的揮發,目前還是有部分瓷磚的放射性物質超標的,在購買使用的時候都值得注意。還有一些說法,瓷磚產生的輻射還比不上手機通話,其實電器產生的電磁輻射和放射性物質產生的電離輻射是不同的兩種,所以是不能拿來類比的。
4、輔材在裝修中使用的各種膠水,膠粘劑,往往容易被忽視,但是它也是甲醛的重要來源,如果不是自己買的輔材,那么就需要注意一下施工用的輔料質量了,好的膠水除了環保性之外,本身膠水也會更加好,粘力強,不易脫落,氣味揮發也特別快。
5、家庭裝修材料
新裝修的房間甲醛含量較高,是眾多疾病的主要誘因。居室裝飾材料和家具中的膠合板、纖維板、刨花板等人造板材中含有大量以甲醛為主的脲醛樹脂,各類油漆、涂料中都含有甲醛。
6、紡織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使用含甲醛的N-羥甲基化合物作為樹脂整理劑,以增加織物的彈性,改善性,還使用含甲醛的陽離子樹脂以提高染色牢度。造成紡織品中甲醛殘留問題。
7、食品中的甲醛另外,因經濟利益驅使,一些不法分子以甲醛為食品添加劑
(1)水發食品于甲醛可以保持水發食品表面色澤光亮,可以增加韌性和脆感,改善口感,還可以防腐,如果用它來浸泡海產品,可以固定海鮮形態,保持魚類色澤。因此,甲醛已經被不法商販廣泛用于泡發各種水產品中,如水泡魷魚 、海參、牛百葉、蝦仁等。
(2)酒類酒類飲料中加入甲醛防止渾濁、增加透明度,這些都會造成食品的嚴重污染,損害人體健康。
相對濃度危險度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現為對皮膚粘膜的刺激作用,甲醛在室內達到一定濃度時,人就有不適感。大于0.08m的甲醛濃度可引起眼紅、眼癢、咽喉不適或疼痛、聲音嘶啞、噴嚏、胸悶、氣喘、皮炎等。
1、當甲醛濃度在每立方米空氣中達到0.06-0.07mg/m時,兒童就會發生輕微氣喘;
2、當室內空氣中甲醛達到0.1mg/m時,就有異味和不適感;
3、甲醛達到0.5mg/m時,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淚;
4、甲醛達到0.6mg/m,可引起咽喉不適或疼痛。濃度更高時,可引起惡心嘔吐,咳嗽胸悶,氣喘甚至肺水腫;5、甲醛達到30mg/m時,會立即致人死亡。
日常防護:室內空氣污染并不是一時能夠解決的問題,特別是針對于那些已經使用不合理材料裝修過房子的人,重裝修是不切實際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加以留意來盡量減少和避免室內空氣的污染:
1、通風換氣是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不管住宅里是否有人,應盡可能地多通風。一方面新鮮空氣的稀釋作用可以將室內的污染物沖淡,有利于室內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有助于裝修材料中的有毒有害氣體盡早的釋放出來。
2、室內保持一定的濕度和溫度,濕度和溫度過高,大多數污染物就從裝修材料中散發的快,這在室內有人時不利,同時濕度過高有利于細菌等微生物的繁殖。但是在住宅內無人時,比如外出旅游時就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提高濕度。
3、在使用殺蟲劑、除臭劑和熏香劑時要適量,這些物質對室內害蟲和異味有一定的處理作用,但同時它們也會對人體產生一些危害。特別是在使用濕式噴霧劑時,產生的噴霧狀顆粒可以吸附大量的有害物質進入體內,其危害比用干式的嚴重的多。
4、盡量避免在室內吸煙,它不僅危害自身,而且對周圍人群產生更大的危害。
5、必要時選擇專業的去除甲醛團隊
標題名稱:甲醛危害那么大,為什么不從源頭“下手”
瀏覽路徑:http://vcdvsql.cn/hangye/jiaquan/n24128.html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