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伴在德國探親、旅游三個月分類垃圾桶,最深的印象之一就是:非常清潔。我們到達女兒家,她說的第一件事就是:“這里倒垃圾很有講究分類垃圾桶,你們可不要亂丟啊!”女兒家的院子里擺著兩只帶輪子的塑料桶和一只套在支架上的塑料袋分類垃圾桶,這些都是裝垃圾的。那只棕色蓋子的塑料桶,專裝“生物垃圾”,就是果皮、菜葉、剩菜之類容易腐爛可作肥料的東西;塑料袋專裝“可回收垃圾”,即印有回收標志的各種包裝紙盒、罐頭聽等物;另一只灰色蓋子的塑料桶則裝分類垃圾桶“其他垃圾”,即不屬于上述二類的垃圾。
星期二早上,女兒上班之前分類垃圾桶,將那只棕色蓋子的垃圾桶推到門口去了,說是今天要來收生物垃圾。我一看果然所有鄰居的家門口都擺出了同樣的垃圾桶。9點鐘左右,轟隆隆開來一輛黃色(公務車多為黃色)大卡車,從車上跳下一個穿黃背心的工人,手腳麻利地拖起一只垃圾桶,往卡車后面一掛,專用機器就把桶托上去,翻過來,抖幾下,將垃圾全部倒進車里后,放下桶,工人送回原處分類垃圾桶,再拖一只。然后卡車再往前開一截,工人重復同樣的動作。
星期三晚上分類垃圾桶,女兒取出那只黃色塑料袋送到門外,回來指著墻上的一張表對我說:“明天要來收‘可回收垃圾’了”。原來,市里的環衛部門早就印發了一張表,上面列了五種垃圾名稱,幾月幾日到第幾街區收哪一種垃圾,清清楚楚,“一年早知道”。第二天上午,大卡車又來了,取走了各戶的黃色塑料袋分類垃圾桶。
我對女兒說:“你們的垃圾分得真細呀分類垃圾桶,竟有五種。”女兒說:“其實不止五種,細算起來有九種之多!”于是她屈指數開了:
第一種生物垃圾,第二種可回收垃圾,第三種“其他垃圾”。這三種,夏天一周收一次,其他季節二周一次(她家住的地方緯度較高,氣溫較低)。其中生物垃圾是要交費的,按重量計算,她家一年要交40多歐元。第四種舊書報,第五種塑料瓶子分類垃圾桶,一月收一次,不交費,但并不象中國那樣可以賣錢。第六種玻璃瓶子,第七種舊衣舊鞋子,自己送去。第八種鐵木家具,第九種建筑垃圾,放在家門口分類垃圾桶,打電話叫環衛部門派車運走,付費較高,但如亂扔,查到是要重罰的。
有一天,女兒提早下班分類垃圾桶,拉上兩麻袋玻璃的飲料瓶、酒瓶、罐頭瓶等,開車到城郊結合部一處公路邊,只見有三座一米多高的鋼盔形大桶,分別是白色、綠色和褐色,她領著我們把玻璃瓶子按各種顏色分別扔進大桶。還告訴我們:“扔瓶子砸碎了會弄出很大響聲,所以政府規定不準在雙休日和下班后進行,以免影響居民休息。”在大桶旁邊,還有兩座大柜子,那是讓人家扔舊衣舊鞋的。
又有一次分類垃圾桶,鄰居家門口堆了五、六只舊沙發(只舊不破),不一會,開來一輛黃色大卡車,兩個工人把沙發抬著往車上一扔,機器張開大嘴,咔嚓一聲就把沙發咬碎,吞進肚里去了。
我想,德國的老百姓遵紀守法、一絲不茍的精神令人佩服分類垃圾桶,他們真算得上是“三老四嚴”了。難怪他們的環境衛生、生態平衡搞得好,許多城鎮都凈化、綠化、美化得象花園一樣!
新聞標題:德國的分類垃圾桶
分享路徑:http://vcdvsql.cn/hangye/lajitong/n48345.html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