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0 分類: 網站建設
從基礎設施到行業應用,云計算正在重構整個IT行業,最近幾年、云計算的整體滲透率不斷提升。無論是從政策上,還是從國內外的實際情況來看,云計算的發展都已經呈現出繁榮的狀態。國外的AWS(Amazon web service)在2016年營收達到120億美元,利潤超30億美元。國內阿里云營收也達到了55億人民幣,預期2017年就會產生盈利,預計2020年利潤會達到100億元。
云計算的最早發展是在1999年VMware在X86架構上推出的商業虛擬化軟件,然后是2004年google的三篇論文,向世界公布分布式架構技術,亞馬遜正是借鑒了這幾篇論文,研發了自己的云計算產品(2006年開始對外提供服務)。國內的阿里(2010年開始對外公測)、騰訊早期都是借鑒這三篇論文。
早期雖然有這些基礎理論,但是搭建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團隊,仍然是非常困難的事情。直到OpenStack(出現在2010年)、docker(誕生于2013年)這類開源技術的興起,才大大降低了云計算入場門檻。不過這些開源技術,在穩定性、安全性、兼容性方面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問題。所以很難用于管理上萬臺服務器的公有云市場(HP曾經嘗試用OpenStack建設公有云,用于對抗AWS,但是失敗了),目前主要應用于私有云市場。
openstack
公有云的情況,美國發展相對較早,AWS、Azure、Google、IBM已經占據了70%左右的市場,呈現出寡頭局勢;國內市場同樣如此,從早期的阿里,到現在騰訊、華為的介入,導致小公司根本沒有足夠的資本與這些巨頭爭奪。而且在國內的情況具有一定的政治導向趨勢。工信部《云計算三年行動規劃》提出2019年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如果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各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的支持。所以銀監會,北京市政府都已經發布了相關政策。其中,2016年7月,銀監會發布《中國銀行業信息科技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意見》,指出到2020年,面向互聯網場景的重要信息系統全部遷移至云計算架構中,其他系統遷移比例不低于60%。雖然從現狀看私有云比較適合目前的企業場景,尤其是企業和金融類應用,但是從國外的發展來看,也在發生一些變化,NASA、Captial one已經是aws的客戶,花旗和高盛等大投行也在嘗試與谷歌合作,同時也有很多其他政府部門在使用aws的云服務。但是從目前的市場規模上看,公有云遠不及私有云的市場規模那么大。
阿里云
私有云,因為有開源技術的支持,所以很多小公司可以迅速介入,但是也因為開源技術的發展,導致先行進入的公司累計的技術優勢并不明顯。所以局勢并不是很開朗。包括最早的私有云巨頭VMWARE也在2016年選擇與AWS合作(允許VMware客戶在原有軟件上運行AWS服務)。這也是目前業界比較推崇的公私結合用法。包括公有云的老大哥亞馬遜也推出了自己的私有云產品,amazon vpc,允許用戶在后端建設自己的數據庫等服務。在國內私有云市場,這幾年華為開始發力,已經可以提供比較完成的云桌面等解決方案,可能會給私有云市場帶來一些變化。私有云也有可能最后產生幾家大型公司壟斷的局面。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從最早的OpenStack,到后來的docker,然后到剛興起的serverless(亞馬遜2014年發布的,理念是無需部署服務,根據用戶的提交事件進行響應,響應之后就停止服務,類似傳統的api服務),以及最近沸沸揚揚的人工智能,誰都沒有一次擊倒其它產品,從而決定云計算的勝負。IBM或者google可能會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領袖,docker也許是容器界的王者,但是他們已經和公有云、私有云的勝負無關了,他們都是優秀的項目,很棒的技術,但是不會成為秘密武器。就像AWS雖然在功能及靈活性上可能比不上google,但是人家產品全,用戶多,依然穩居霸主地位,甚至達到了另外幾家的總和。
AWS功能異常豐富
那未來誰才是云計算領域的王者呢,我個人覺得很難做到一家獨大,很可能會是幾家大公司共同分割整個市場的格局,就像你如果問我,中國的四大行誰大一樣,我也很難回答,我只能說他們都很大。但是大到一定程度,這些企業反而失去了自己的活力,倒是基于他們服務的企業煥發了生機。
網頁標題:誰才是云計算的王者
文章轉載:http://vcdvsql.cn/news/100145.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網站改版、靜態網站、網站策劃、微信小程序、服務器托管、全網營銷推廣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
猜你還喜歡下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