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資本寒冬,并不是整個行業的寒冬,而是創業者和新興企業的寒冬。互聯網現在的真相是,強者更強,寡頭壟斷趨勢更加明顯,而創業公司的市場空間則越發窘迫。
凜冬將至去年提過,今年資本圈全面喊冷。最近各種自媒體、投資機構,以及一些線下分享會,也都在說資本寒冬但話說回來,當我們說資本寒冬的時候,仔細看看市場狀況,你會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
互聯網其實整體發展并不差,看看騰訊財報,市值是不是創新高,阿里財報夠不夠亮眼,網易、微博甚至陌陌,很多巨頭、準巨頭、上市公司都在創下新高,或強勁反彈。巨頭里只有百度狀況不太好,這是另一個話題。
簡單說就是,互聯網現在的真相是,強者更強,寡頭壟斷趨勢更加明顯,而創業公司的市場空間則越發窘迫。
還是用我熟悉的游戲行業來說,手游時代剛開始的時候,亂世江湖,草莽崛起,幾千家上萬家工作室轟轟烈烈的搶市場。現在,騰訊加網易,兩家控制了70%-80%,一堆端游老江湖和其他上市游戲公司瓜分剩下的絕大部分,留給創業公司的份額是多少,5%有沒有,我覺得都沒有。市場在成長,但創業者的機會窗口非常窄了。
所以,回過頭來,所謂資本寒冬,并不是整個行業的寒冬,而是創業者和新興企業的寒冬,這跟我們以前所說的寒冬,還是有所不同。那么,新的問題來了,為什么創業公司的機會越來越小?
我整理了一個我的認知,就是太多創業機會,都是創業者和資本方的一廂情愿,而這個一廂情愿的核心是,無視或低估流量的成本,在特定時期,流量紅利期,確實有成功案例可以看到,但當流量紅利破滅,巨頭的流量優勢凸顯,創業公司被流量成本迅速拖垮,一蹶不振。 流量獲取能力依然是現在創業公司最核心,最需要強調的能力,但很多所謂新領域的公司都無視了這一點,甚至藐視這一點。
雷軍說,站在風口,豬都會飛起來。什么是風口?用我的說法,就是流量紅利期。
什么是流量紅利?
1、新的平臺用戶快速增長,而相關資源匱乏,誰占機,誰就充分擁有流量紅利
早期pc互聯網的時代,為什么草莽出英雄,草根站長蜂擁而起?最初就是互聯網資源匱乏,而網民數一直激增,只要你能提供優質穩定的內容,流量紅利期持續較長。
移動互聯網剛崛起的時候,第一批去做手游的,就占了這個用戶快速增長的流量紅利。但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速度太快,巨頭跟進速度也太快,所以流量紅利期非常的短。
微信公眾平臺剛起來的時候,自媒體也占了這個流量紅利的甜頭。
2、新的媒體、用戶平臺,其廣告價值尚未被挖掘的時候,先入者獲得流量紅利
最早淘寶剛出來的時候,電商用戶激增,而淘寶本身也開始花大價錢做推廣,這時候開淘寶店就是有流量紅利,因為你成本很低可以獲得淘寶推廣的用戶人群;但今天,淘寶上的用戶獲取成本已經極高了,再想占這個便宜真沒有了。
最早做百度競價的,最早買廣點通的,都是有流量紅利在,但晚了就沒了。
新的廣告載體,或者舊的廣告載體,在新環境里,經常出現價值被低估,或者信息不對稱的情況,誰掌握了這些資訊,誰就擁有了這樣的流量紅利。
3、新的話題和新的產業出現的時候,媒體自發傳播造成的流量紅利
典型的是小米,為什么小米當年能成功?因為其話題效應太強,自發傳播性太強,所謂風口,就在于此。
后面那么多互聯網品牌想學小米,話題性和傳播性都做不到,那么用戶認知成本和信任成本就高上來了。
有些創新的領域,或者跨界領域,有些新的概念,新的模式,新的操作方法,會形成一定的話題熱度,在這種熱度下,媒體和各種社交網絡會自發傳播,帶來流量紅利。
4、新的推廣途徑和新的宣傳方式所獲得的低成本宣傳也是一種流量紅利
新的推廣途徑,新的宣傳方式,在用戶尚未免疫的情況下,所獲得的低成本宣傳優勢,也可以認為是一種流量紅利。
國內的典型案例有單頁電商,不展開講。只說結論,曾經很賺錢(當時連提都不敢提),但用戶免疫力越來越強,現在沒之前容易賺了。
微商早期也是,用戶免疫力低,抵抗力差,很容易形成購買熱情,現在滿屏都是。
國外,我就說一個,臭名昭著的、誘導式安裝和欺詐式安裝,欺負外國人沒見識,中國一些互聯網巨頭都這么干(當然,決策者可能真不知情),安裝成本低到幾個美分。這也是一種流量紅利,中國出海企業輝煌的業績背后,有些東西實在不干凈。
再說一下什么是流量成本,以及解釋一下相關的案例
流量成本說白了就是獲取用戶的成本,說起來很簡單,但為什么一直被創業者低估呢?
很多成功企業,占了流量紅利期的便宜,得以壯大,得以發展,但創始人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只是認為是自己公司努力,產品出色的原因;當紅利期不在,發展乏力的時候,各種怨天尤人,卻總是有意無意忽略這方面的反思。
我看到去年底,到今年初,一直有一些文章說,流量為王的時代過去了,現在是什么什么的時代,他們把流量紅利當作理所當然,把用戶自發傳播當作理所當然,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廂情愿。
下面延伸來講:
1、從流量成本角度來看產品
所謂好產品,有兩個目標方向,第一是流量獲取成本低,也就是容易傳播;第二是流量轉化收益高,也就是多高的流量獲取成本都能hold住。
前幾天facebook的人又跟我提那個案例,某知名重度游戲,在facebook獲取北美精準高質量用戶的成本是多少?標到了100美元1個用戶安裝,這就是流量轉化收益高的案例。當然,這也是facebook最樂于看到的案例,如果他們的用戶都能賣出高價,那股票還不是要再翻幾倍。 但我們學不來,這樣的產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挖坑游戲,深挖大R的消費潛力; 對應的極端案例是pokemon,全球爆款,在facebook上投了多少廣告?你猜猜?0! 這就是強IP和好產品的威力,流量獲取成本低的令人發指。
如果說好產品,這就是兩個極端:
一個是用戶能自發蜂擁傳播,流量獲取成本極低。
一個是流量轉化價值極高,從而在流量獲取成本上可以壓制所有競爭對手。
前段時間在成都,一個創業團隊的投資人,給我看他們團隊制作的視頻,他說這個視頻找了很多測試用戶,收集反饋,好評率達到97%,他覺得非常有價值。我當面沒好意思直說,私下我跟他那邊的一個合作伙伴說,這個評估方式不對,他們的視頻雖然好評度高,但是內容設計引導上缺乏傳播性的考慮,很難形成用戶主動傳播,其價值是非常有限的。 如果說的更直接一點,某些爭議性更強的視頻可能更容易傳播。
我之前提游戲系列,其實也是把兩邊呢都說了一遍。
游戲是怎么賺錢的?聊聊挖坑這種,就是說走深度大R,對抗現在渠道高流量獲取成本的路子,深度數據挖掘,已經被很多同行踩爛的路子。
游戲是怎么賺錢的?回歸好玩這種,就是說,走用戶自發傳播,能夠降低流量獲取成本的路子,但其實想做好也非常的難,需要對玩家有深刻的理解。我自忖是差不少。
2、傳統與互聯網的界限
當互聯網崛起的時候,我總說,有兩個經久不衰的說法欺騙了很多人,第一個是互聯網省掉了渠道和營銷的成本;第二個說法是互聯網解決了信息不對稱。
然而并不是,今天只說第一個,剛才講了,最開始,你淘寶開店,確實可以享受一些流量紅利,只要你認真做一些好產品,是可以獲得免費用戶的,但現在,說白了,你看淘寶財報就明白,哪有一直免費的午餐。
現在,從淘寶的交易額,和淘寶財報對比,你就可以大約估算出來,流量獲取成本,占整個交易額的比例是多少(實際上并不止,因為很多淘寶店家也會買百度、廣點通,以及新浪騰訊的門戶廣告,或其他平臺的廣告來導流),然后你在傳統零售領域數據看一看,你會發現,互聯網的流量獲取成本,和傳統領域的流量獲取成本,其實已經站在一條線上了。
傳統開店面,最重要的是地段對不對,為什么地段最重要?因為有人流對不對。所謂地租,你去看,其實對應的就是這個地方你能獲得的人流規模,如果你想獲得更多,也有辦法,在路口掛牌子,派一些業務人員發傳單,或者背著門店的宣傳板在附近游街。這些,你算下來,其實都是流量獲取成本,然后折算你能帶來的人流,平均每個潛在購買者,或者平均每個購買者,你會花多少錢,然后你的銷售毛利能不能賺回來。
現在,互聯網上的電商用戶獲取成本,和傳統店面比,如果跟二線,三線城市的旺鋪比,你真以為互聯網便宜么?自己去算算吧,早就不是了。
知乎有個好問題,vivo和OPPO,性價比那么低為啥賣的這么好?
有個回答我覺得還是不錯的,首先當然這兩家產品其實并不差,很多所謂配置低只是IT人士的一種偏見;但更重要的是,人家算了一下線下渠道的營銷成本,其實并不比線上貴很多,實際上很多線上品牌或互聯網品牌,除了小米,還有錘子可以說是拿了流量紅利外,基本上都是要花大價錢做營銷,成本并不低。
那么我這里可以補充一點答案,正因為vivo和OPPO有利潤空間,所以才可以支撐足夠的流量獲取成本。雖說是線下的營銷,但其實本質沒什么區別。
這答案你們想想是不是,那些把價格和利潤率壓倒極致的產品,反而很難獲得用戶,特別是線下渠道。憑什么你賣的便宜用戶就會知道你,就會信任你。
在線上,只有暴利產品才能買的起百度競價排名,在線下,也只有有利潤支撐的產品才能搞得起渠道推廣。當線上單位用戶獲取成本開始超過線下成本的時候,互聯網不再是唯一或者說是必須的選擇。
3、規模效應的一廂情愿
很多創業項目,其美好的愿景在于,如果燒錢,各種補貼,各種推廣,實現規模效應后,形成用戶依賴,取消補貼和推廣,就賺錢了。
這里存在幾個問題:
第一、這事是你一家的生意不?
如果你一家獨大,沒啥說的,如果市場上有很多競爭者,你真的以為,你錢多就能贏么?
今天創新互聯說團購最后剩者為王是美團,當然,美團直到今天整體并不盈利。但我們先不說這個,回過頭來看,美團當年是最有錢的?肯定不是,當年市場老大拉手網怎么死的?
說白了,還是你能用盡一切辦法,控制住你的流量獲取成本,比拼的是什么,是有限資源里,誰能把握更多用戶的信任。
規模效應的成功案例也有,比如滴滴,總算熬出來了,但你也看到了滴滴之外尸橫遍野。滴滴為啥撐下來了,巨頭為了打通移動支付,在后面撐腰,當年惡戰的時候,資金抗的住。就燒錢這事,投資人真沒法跟巨頭比。
打到后來,美團、點評、糯米,你看活著的,都要靠巨頭輸血,投資人已經玩不起了。而巨頭輸血,除了錢之外,流量資源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糯米是個典型,百度如果不給量,基本就是死了。
所以,想形成規模效應,錢多固然重要,流量獲取成本依然是核心競爭力。
第二、這個用戶真的是你的用戶么?
很多用戶看在你補貼,看在你各種優惠的份上,來用你的產品,來享受你的優惠,等你正常收費,正常想賺點收益了,分分鐘拋棄你沒商量。
所以,如果不能形成用戶持續的留存和依賴性,一些數據指標只是賬面好看。
很多創業公司燒錢買用戶,買流量,為了節省成本,買各種垃圾流量沖用戶數,但沒有留存,沒有依賴,騙一輪投資算一輪,現在投資人也受到教育了,知道很多數據虛的沒法看,一到流量變現這塊,全部原形畢露。
還有就是服務行業O2O,跑單基本上是躲不開的問題,作為中間平臺,你要想明白你的價值在哪里。
第三、邊際成本怎么算?
有些事情規模后邊際成本會下降,有些則不然。比如上門廚師、上門洗車、上門輔導、上門按摩,這些邊際成本根本下不來。
甚至有些從整體來說是很糟糕的資源損耗,比如上門做飯,一個優秀的廚師上門做飯,這是極大的資源浪費,這種事情規模化對整體社會成本來說都是非常壞的開銷。
4、新概念的核心
粉絲經濟,網紅經濟,所謂影響力變現,說白了,不依然是流量獲取的能力。
這個之前講過,第一是獲得用戶認知,第二是獲得用戶信任。
另外,說句百度的問題,百度流量變現的能力在前幾年,在財報的壓力下,被透支的很厲害,也就導致了流量的信用下降,這是往下百度大的困境。
我們講流量的價值,除了獲得用戶認知,還有一點是獲得用戶信任。
自媒體,新媒體,這玩意也是一樣,跟著用戶的瀏覽習慣走,依然是流量獲取能力的問題。
所謂IP為王,各種翻情懷,翻故事,也是因為這玩意能降低流量獲取成本,說白了,還是套路。
前幾年,我跟很多身邊的朋友講,apus這玩意厲害,了不起,移動時代的hao123,有不少人不以為然,很多人覺得移動時代,流量入口這個概念不存在了,今天創新互聯看,在所謂資本寒冬里,apus不僅僅估值上去了,而且快速盈利了。
5、誰可以不依賴流量
這個以前也講過,重述一下:
你有獨特的資源,而且是緊缺型的獨特資源,比如12306,經營,這個可以;
你有獨特的技術,比如我說有個很好的朋友做的公司,業績不咋樣,銷售能力一般,市場能力幾乎是0,但人家核心技術就是強,就算不賺錢,依然被巨頭收購。
獨特的模式啥的就別提了,可復制型強的東西是沒門檻的,中國聰明人太多太多。
再度強調,今天說的其實都是舊東西,但我覺得,真有這個意識的創業者,還是很少。
所謂資本寒冬,就是一批試圖在新概念,新領域搶一波流量紅利的創業企業,因為流量紅利快速破滅,而自身又缺乏流量獲取方面的競爭力,所以被高昂的流量獲取成本拖垮的故事。
所謂概念,所謂情懷,所謂講故事,你其實都可以理解為,一種試圖降低流量成本的方法。
而隨著用戶免疫力的增加,一些新的營銷手段,推廣方式的效果也直線下降,各種段子手和營銷專家的價值已經邁過了巔峰。所以,試圖復制流量紅利期的成功故事,已經越來越難。
最后再說一個真相,掌握流量獲取能力的創業者。據我所知,目前活得都挺滋潤,也許有些不夠風光,但基本上一直都在賺錢。
本文來自創新互聯品牌網站建設網站設計制作公司-創新互聯
標簽:創新互聯,高端網站建設,企業網站建設
網站欄目:所謂資本寒冬,不過是一廂情愿的破滅
分享URL:http://vcdvsql.cn/news/170622.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App設計、電子商務、小程序開發、App開發、企業網站制作、營銷型網站建設
廣告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