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3 分類: 網站建設
在眾多設計中,也許只有動效設計還停留在尷尬的境地:這是必要的嗎?如果把產品比作菜的話,人們似乎更愿意把動效比作雕花。下面我就結合工作經驗談談動效設計的意義。產品為解決問題而生,比如打車軟件,購物軟件等,迎合著不同用戶的需求;而設計的意義,則是為了讓用戶更有效地理解產品、使用產品,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一款APP包含有交互設計、視覺設計、動效設計(一切都跟用戶體驗有關),從順序來看,動效只作“補充說明”用途,彌補前者的不足。換個角度來說,理解了前者力所不能及之處,就能理解動效設計的作用。
每個產品都是獨立的星球,用戶要完成一個個任務就像在星球參加華麗的冒險,然而光靠視覺和交互無法完全消除用戶對星球的陌生,為此,動效要根據用戶對地球的認知,賦予星球相同的屬性,也就是添加物理屬性,包括重力、摩擦力、加速度等。這樣,用戶就能很快地把自己代入其中。而站在設計師的角度,模擬地球的物理屬性也能有助于靈感的迸發,一切設計都是生活的提煉。
在闡述問題前,大家先看三個句子。他:“唉,這下麻煩可就大了。”他(嘆了口氣):“唉,這下麻煩可就大了。”他(搖了搖頭):“唉,這下麻煩可就大了。”人們常說設計就像在寫故事,寫故事有這么一個技巧,對話能表達的,盡量少用修飾,對話不能表達的再著重強調。第一句話中,他除了說,沒有其他動作,讀者不能準確得知他的發言狀態,就像靜態設計稿——無法提供實時的狀態信息。這時設計師就會加上一些文字提示,譬如加載數據時、新消息提示、已收藏、保存成功等等。光用圖標不能同步狀態,用了文字又增加認知負擔,這類無法省略的文字應由動效取代。我們再往下看,在第二句話中設計師添加了動效“嘆了口氣”,雖然是動作,但與話中的“唉”同樣效果,反而成為了累贅;第三句添加了“搖了搖頭”,既添加了細節,豐富了畫面,又節省了時間,當屬“優質動效”。
把類似“喜歡此圖片”等文字改成心跳,這種干凈利索又一目了然的微動效值得每個設計師追求。一個搖頭不是比“密碼錯誤”顯得更直接?
總結:當一系列的操作狀態需要及時反饋時,準確的動效勝于千言萬語。
曾經閱讀用戶體驗相關的書,在關于吸引用戶注意力這點上,接觸了不少例子。誠然,如果一個界面設計得好,主次分明,活用色彩,都是可以引導用戶視線的。但凡事都有例外,當有一系列同等權重的元素在界面時,則需要動效發揮作用。
頁面有多個輸入框,由動效提示當前正在輸入欄
Uber給主召喚按鈕添加了柔和的旋轉動畫,輕易就把用戶的注意力吸引過去。一句話總結:會動的元素永遠能優先引起用戶的注意,考慮其特殊性,會動的元素只能是一個。
但凡優秀設計都有一套從一而終的設計原則,拿大家所熟悉的Material Design來說,谷歌給動效專門添加了基于紙質的隱喻的設計原則(這個例子一直被人提起),這種隱喻只能由動效來實現。因為只有動態的物體,才能被賦予重量,能否被切割等物理屬性。換句話來說,設計原則規定了動效設計,動效設計又加強了設計原則,在強化品牌、傳遞理念上都起到良好作用。
Material Design提出的設計原則讓讓所有產品都烙印上濃濃的Google風格。
很多人會說動效還增加了產品的趣味,讓界面更友好,讓APP更有人情味云云,這一點我是認同的,但是趣味性并不能作為設計導向,趣味性只能在上述4點設計的基礎上來點新花樣。一來,所謂“趣味”只有在用戶剛接觸產品時才有效,大家很喜歡上設計網站看大神們的作品,底下也是一片好評,但是大部分都屬于“初見殺”,看著很炫,考慮到開發和手機實際運行情況,事實上我并不希望每天用的APP有這么炫動畫;二來,動效的意義還是要“彌補不足”,單純為了好玩而設計的動效容易讓人興奮,也容易讓人厭倦。只有在解決問題的前提下“炫技”,才能成為經典。
在工作的過程中,常常接觸各種各樣的設計,聆聽各路大神的經驗與心得之談,久而久之,自己的心中就會形成一套方法論,也許和各位的看法大同小異,也許大相徑庭,不得而知。最重要的是能把零零碎碎的想法總結成一篇小小的短文分享出來,我覺得這也能積累一點經驗。
網站名稱:動效設計的作用
網站URL:http://vcdvsql.cn/news22/166822.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微信公眾號、網站導航、動態網站、全網營銷推廣、網站維護、App設計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
猜你還喜歡下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