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5 分類: 網站建設
云計算是繼1980年代大型計算機到客戶端-服務器的大轉變之后的又一種巨變。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網絡存儲(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虛擬化(Virtualization)、負載均衡(Load Balance)、熱備份冗余(High Available)等傳統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
云計算(cloudcomputing)是基于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
云計算引發了軟件開發部署模式的創新,成為承載各類應用的關鍵基礎設施,并為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發展提供基礎支撐。已成為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關鍵要素,是推進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戰略的重要驅動力量。
中國工信部 2017.4.10 日印發《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 年)》。按照工信部統計口徑,2015 年云計算產業規模 1500 億元,計劃到 2019 年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 4300 億元,2015~2019 年云計算產業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達 30%。
1、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按需提供彈性的信息化資源與服務
云計算由谷歌首席執行官埃里克 · 施密特在 2006.8 月的搜索引擎大會(SES San Jose 2006)技術大會上提出。云計算是一種按需所取、按需付費的模式,其的內核是通過互聯網把網絡上的所有資源集成為一個叫 " 云 " 的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軟件,服務),然后對這個資源池進行統一管理和調度,向用戶提供虛擬的、動態的、按需的、彈性的服務,逐漸發展成基于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存儲技術、數據庫技術的綜合性技術服務。
按需使用,但往往最難搞清楚 " 需要多少 "。企業傳統方式由于采購與部署周期的原因,預先采購滿足 2-3 年發展要求的基礎設施,并組建信息化團隊開發應用。每年實際需求不一定符合預期,則設施使用率將較低,而且買來的基礎設施沒法退,只能閑置折舊;不足的話擴容配置也比較慢。云計算模式就可以解決這些 " 按需 " 和 " 彈性 " 問題。
云計算平臺搭建:底層都需要計算單元、存儲單元、網絡單元來支持,云服務廠商通過虛擬化將底層軟硬件資源抽象分割,并通過云計算操作系統進行管理,組合輸出。云計算數據中心設備包括服務器、存儲設備、網絡設備,機房附屬設備包括機柜、UPS 不間斷電源、精密空調、監控設施等。
虛擬化資源池-資源邏輯劃分,實現 " 按需 " 和 " 彈性 ":從邏輯的角度把單臺的服務器、存儲、網絡設備虛擬成數十個,甚至成百上千個邏輯單元。這些單元能夠在云計算管理平臺上進行組合,形成非常多的虛擬機,讓云計算輸出的資源與用戶的需求相匹配,做到不多也不少。虛擬機通過互聯網提供,用戶不用購買、安裝、維護、管理硬件,大幅縮短部署時間。(一臺服務器有多路計算單元,每一路計算單元有 CPU、內存、硬盤、網卡,每一個CPU 有多核,每個核能被虛擬成多個虛擬機。一臺存儲有多個存儲單元,每個存儲單元有多個邏輯塊。)
傳統數據中心硬件資源均是獨立存在,使用物理開關,由人工進行控制,每一個任務都需要調用一整套獨立的計算、存儲、網絡等硬件。而軟件定義數據中心以虛擬化為基礎架構,包括計算虛擬化、存儲虛擬化和網絡虛擬化。硬件資源通過軟件進行虛擬化和池化之后,可根據用戶需求對硬件資源進行快速配置,形成獨立的虛擬機。
云計算操作系統 - 自動化管理虛擬資源池:1)自動化管理和驅動海量服務器、存儲、網絡等硬件邏輯資源;2)為云應用軟件提供統一、標準的接口;3)管理海量的計算任務,實現跨數據中心的資源調配。
自動化是實現云計算規模效應的關鍵:對于傳統數據中心,如果需要為不同用戶部署 1000 個移動應用的后臺系統,這可能需要若干個工程師花費數周甚至數月時間。而利用云計算操作系統,可以定義一套流程,對部署過程進行自動化的管理,并跨數據中心和地域進行同步,在實際應用時只需配置幾個參數即可,可以將部署時間縮短至僅僅幾分鐘。
數量龐大的服務器,如果以傳統數據中心的方式進行管理,其成本、風險以及效率所面臨的問題極大,而云技術完善的解決這些問題,公有云廠商這方面建立了高技術壁壘。
2、云計算按部署類型可以分為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
(1)公有云:云計算服務由第三方提供商完全承載和管理,為用戶提供價格合理的計算資源訪問服務,用戶無需購買硬件、軟件或支持基礎架構,只需為其使用的資源付費。公有云用戶無需支付硬件帶寬費用、投入成本低,但數據安全性低于私有云。
(2)私有云:企業自己采購基礎設施,搭建云平臺,在此之上開發應用的云服務。私有云可充分保障虛擬化私有網絡的安全,但投入成本相對公有云更高。
(3)混合云:一般由用戶創建,而管理和運維職責由用戶和云計算提供商共同分擔,其在使用私有云作為基礎的同時結合了公共云的服務策略,用戶可根據業務私密性程度的不同自主在公有云和私有云間進行切換。
國內大型企業更偏好私有云而非公有云模式;私有云與公有云模式的核心區別在于使用云服務的客戶是否自己有用對應的云基礎設施。公有云模式靈活配置、成本低廉的優點受到中小企業的歡迎,而大型企業更關注解決方案的針對性、信息安全性,對成本相對不敏感,同時銀行、電力等行業公有云的部署也受到監管的限制,使得私有云模式多地得到國內大型企業得采納。對數據安全性較敏感的政府部門將以私有云為主要部署模式;銀行、電信等大型企業也將大規模建設自己的私有云;傳媒、零售、服務業等輕資產公司對私有云偏好不高。
3、云計算按服務模式可以分為 IaaS,PaaS 和 saas:
(1)IaaS 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er):用戶通過 Internet 可以租用到完善的計算機基礎設施層(計算、存儲和網絡帶寬等資源)。用戶不用理會云系統底層的基礎架構,可以在上面運行軟件、存儲數據和發布程序。如 IBM 的藍云和亞馬遜的 EC2。
(2)PaaS 平臺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er):將軟件研發的平臺作為一種服務(系統中資源的部署、分配、監控和安全管理以及分布式并發控制等)提供給用戶。在 PaaS 平臺上,企業用戶不用擔心程序運行時所需的資源,可以快速開發應用,第三方軟件提供商也可以快速開發出適合企業的定制化應用。如 Salesforce 公司的 force.com 平臺。
(3)saas 軟件即服務(Soft as a Server):通過 Internet 向用戶提供云端軟件應用服務和用戶交互接口等服務。用戶:由于這些軟件應用只是安裝在云端,從而省去了購買軟件的費用;云計算供應商:只需維持一個程序,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如 Salesforce 的 crm、微軟的在線辦公平臺和 Google Apps。
大規模、分布式
“云”一般具有相當的規模,一些知名的云供應商如Google云計算、Amazon、IBM、微軟、阿里等也都擁能擁有上百萬級的服務器規模。而依靠這些分布式的服務器所構建起來的“云”能夠為使用者提供前所未有的計算能力。
虛擬化
云計算都會采用虛擬化技術,用戶并不需要關注具體的硬件實體,只需要選擇一家云服務提供商,注冊一個賬號,登陸到它們的云控制臺,去購買和配置你需要的服務(比如 云服務器,云存儲,CDN等等),再為你的應用做一些簡單的配置之后,你就可以讓你的應用對外服務了,這比傳統的在企業的數據中心去部署一套應用要簡單方便得多。而且你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你的PC或移動設備來控制你的資源,這就好像是云服務商為每一個用戶都提供了一個IDC(Internet Data Center)一樣。
高可用性和擴展性
那些知名的云計算供應商一般都會采用數據多副本容錯、計算節點同構可互換等措施來保障服務的高可靠性。基于云服務的應用可以持續對外提供服務(7*24小時),另外“云”的規模可以動態伸縮,來滿足應用和用戶規模增長的需要。
按需服務,更加經濟
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購買服務,甚至可以按使用量來進行精確計費。這能大大節省IT成本,而資源的整體利用率也將得到明顯的改善。
安全
網絡安全已經成為所有企業或個人創業者必須面對的問題,企業的IT團隊或個人很難應對那些來自網絡的惡意攻擊,而使用云服務則可以借助更專業的安全團隊來有效降低安全風險。
關于“云計算”已經深深植入到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平時常用的那些APP或網站,基本都已經離不開“云計算”作為背后的強大服務支持,如剁手黨愛恨交加的淘寶、京東,社交癡迷黨的微信、微博等等。
如今越來越多的應用正在遷移到“云”上,如我們生活中接觸的各種“云桌面”。實際上,“云”并不新潮,已經持續了超過10年,并還在不斷擴大到所有領域。可預見的事:下一個10年中,幾乎所有的應用都會部署到云端,例如云之翼云桌面、云存儲、云服務器、云管理平臺、云終端等軟硬件產品與服務都是基于云計算與云應用的發展延伸,特別對教育校園云教學、大型企業云辦公、政務云、醫療云等行業帶來了巨大的IT應用變革、使得個其在IT的管理應用上更加便捷、安全、高效與低成本性。
名稱欄目:什么是云計算?云計算的功能、優勢有哪些
網頁地址:http://vcdvsql.cn/news7/102807.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外貿建站、域名注冊、定制開發、網站設計公司、用戶體驗、面包屑導航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
猜你還喜歡下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