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略到戰術的過渡,云計算服務商正在改變思考問題的方式,比如如何解決云計算時代的一系列數據問題。
就近階段來看,和數據安全相關的事件時有發生。Facebook多達5000萬用戶數據泄露余波未平,WiFi萬能鑰匙的數據泄露同樣觸目驚心。而美國即將落地實施的CLOUD法案,讓云計算相關的數據主權問題成為討論的焦點。
企業對于云計算的態度仍然有些微妙,一方面接受了云計算替代傳統IT設施的現實,個中案例前面已經有所提及,關于云計算成為互聯網時代“水煤電”的說法也逐漸被主流聲音認可;另一方面又對云計算的數據安全存在隱憂,蘋果將部分業務從AWS遷移到Google Cloud就是如此,有幾分“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的味道,而采用“多云”策略幾乎是所有大中型企業的選擇。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云計算的應用將會不斷增加,企業選擇的云計算供應商的數量也會隨之增加。云計算服務商顯然深諳于此,在業務布局上也做出了不同的調整,幾乎可以將其分之為互聯網系和IT系兩大陣營。
互聯網系講出了更具有互聯網特色的故事,核心理念就是拓展邊界,進行縱深化。比如在過去一年中,阿里投資了數夢工場、駐云、ZStack、七牛云,騰訊云參投星環科技,Ucloud參與了數人云的投資;再如電商云、視頻云、游戲云、金融云等等,依托解決方案的形式,將云計算的業務從IaaS逐步向PaaS、SaaS延伸。
云計算邊界和模糊,業務上的深度融合似乎是大勢所趨,可前提還是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在互聯網系云計算服務商中,阿里、騰訊等巨頭正在安全領域大力投入,其他玩家能否跟進還不得而知。
有著傳統IT背景的云服務商大多擺出了中立的態度,最為知名的就是華為云的“三不”,不做應用,不碰數據,不做股權投資。“翻譯”過來就是,承認企業的數據主權,不強迫企業交換數據,不與合作伙伴形成競爭關系。只是在不少互聯網從業者看來,華為云在理念上不免有些“落伍”,畢竟沒有數據無疑缺少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好比說共享單車的價值不在于交通工具,而是背后的騎行數據。
客戶的多云策略以及對云計算的戰術認知,都決定了云計算的多元化,而從華為云等新入場者的快速成長,也證明了這個市場的包容性和開放性。當然,云計算服務商本身也要學會包容,擁抱開放,拒絕壟斷,切勿和客戶訴求相悖。
網站欄目:云計算十年:“爭奪戰”從戰略回歸到了戰術
網站鏈接:http://vcdvsql.cn/article22/gojc.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面包屑導航、小程序開發、網站營銷、商城網站、定制網站、App設計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