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明節
今天4月4日清明節,西方有一節日復活節和清明節的日子有點接近,復活節日期不固定,是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后成都小程序開發公司個星期日。清明節主要內容是紀念先人或是紀念先祖,上墳立碑。簡單明確說,成都app軟件開發公司每個人有生就有死,這是一個紀念死去的人的活動。而復活節,基督教紀念耶穌被釘十字架受死后第三日復活的節日。其中包含人們對死亡事件有反思,期待復活。所以單從節日的意義講,清明節只停留在死去的人的層面,而復活節給了人們更多希望,就是生命死亡終了后,仍然充滿希望,期待未來的日子里的復活!
每年的清明節,很多地方的滿洲家族會舉辦家祭或祭祖活動,成都小程序開發,滿族文化網在往年的清明節期間做過多次報道。但要說歷史,這清明節祭祖或上墳,真的不是咱們滿洲人習俗,是完完全全的漢族習俗。而滿洲人不會過清明節的。
滿族文化網認為,因為滿洲地區和中原不同,中原清明是萬物復蘇,氣候開始變暖。而滿洲地區的氣候要比中原寒冷很多。到清明,也就是冬天剛結束,漁獵民族開始上山打獵或采集人參。如果是滿洲的農業,清明期間,在農村生活的滿洲人正忙農耕,過去流行一句順口溜:“二月清明麥在前,三月清明麥在后。”就是二月清明,在清明前開種,三月清明,在清明后開種。清明前后的忙于種麥子,所以不會在清明祭祖和上墳。因自然地理環境不同,民族形成的習俗自然也不同,滿洲人學習其他民族文化也是有選擇學習,學習先進的和適合自己的,而清明節作為紀念先人節日,滿洲人有自己紀念先人的節日,而不是在清明節。
進入民國后,滿洲人所謂的漢化,只是表明層次上讓外人分辨不出是滿洲人,如把滿洲老姓改為漢姓,民族登記可能也填寫漢族,那是怕被歧視。而深層次的民俗不可能完全漢化。所以,即使是在民國時期,滿洲人也沒有清明節祭祖和上墳的習俗。
進入新中國后,從學校組織學生到烈士墓掃墓,悼念烈士。新一代滿洲人上學也就形成了清明掃墓的認識。2008年國家把華夏族這個傳統節日定為法定節假日,全國人都放假,加上各媒體的宣傳。特別是有了放假,滿洲人才開始跟隨漢民族,形成在清明節這一天紀念先人、到墳地掃墓的習俗。
(此圖為富察茂林制作)
二、三月節
那么滿洲人是否有類似清明節的節日呢?有。
滿洲人的節日叫法有自己民族特點,成都網站維護公司滿族文化網也在各種節日探討歷史來源,滿洲的節日習俗稱呼就常按月份來叫,如五月節、八月節等。這個類似清明節的節日,叫三月節。亦稱“墓祭”,是滿族傳統祭祀節日。每年農歷三月五日舉行(有的地區則在四月上旬)。
在三月節,滿洲人祭祖,可以在家中,還可以在祖先的墓地。
滿洲人祭祀時,需要擺供品,一般包括蒸子孫餑餑、子孫餃子,制作上供用的方子肉(整塊豬肉),或者是豬頭、豬腿,連頭帶尾的完整魚一條,點心、水果等。
三月節,滿洲人家做酸茶、喝酸茶。所謂酸茶是滿洲地區叫法,就是老北京旗人叫的豆汁。
滿洲人祭祀使用的香與漢族的香不同,所以被稱為韃子香。
到來大清時候,很多要講等級了。
如等級不同,墳頭高度就不一樣。等級是一品官墳頭高度是18尺,二品官高度是16尺高一天天,三品官墳頭12尺高四品10高,四品官的高度10尺高,五品官是8尺高,平民百姓墳頭高度不能高過六尺。
滿洲人除了過三月節,還有幾個日子可以上墳紀念先祖,一般是在七月十五日上墳,還有就是在臘月春節前上墳,也就是年三十當天或之前,一般選單日上墳。
年三十祭祖,晚上吃福肉。如果是當年有去世的老人,年三十晚上去上墳送燈。如果不是當年去世的,可去可不去。
過去還有年三十晚上給先人燒包袱,所謂燒包袱就類似今天的快遞,這習俗遼金時期的女真人就有。意思是過年了,家里過得好,也給先人匯點款,讓先人在另一世界也能過好生活。用燒紙糊個大信封,寫上先人的地址名諱,隨著燒紙錢一起把信封燒了就是滿族人燒包袱。
三、插佛陀
這是我們長期合作者、滿族剪紙藝術家關淑梅提供的插佛托民俗歌曲,并表示這不是舞臺表演,而是實實在在的民俗文化,習俗,是真實的生活。
滿洲人上墳,是不會跟漢族一樣燒紙,而是插佛托。
佛陀是音譯,可以選擇不同漢字,是這音就可以。這是書面一個詞匯,老滿洲旗人口語叫佛頭,本意是“插柳”的意思。佛頭是用柳木棍、玉米棒子的骨和剪紙扎花組合而成,類似一個有頭、有身子、有腳、有衣服的假人一樣。柳木棍選用大手指粗,四尺長的直溜柳樹枝,去皮,上面削尖。在柳木棍的上邊尖上串上兩個玉米棒子的骨,老堡子里叫苞米骨子,并列串在柳木棍頂上,這就是佛頭的骨架。用草紙染色做佛頭的頭托,頭托就是用紙卷扎成的托盤,圓形的,綁在佛頭的苞米骨子上,用來做扎花的花托。佛頭就是一朵用紙扎的大花,花也是草紙染色后的彩色花。大花扎在花托上,再用彩色的紙把苞米骨子包起來,做成一個漂亮的佛頭的頭。
滿洲人插佛陀來歷,因為古代滿洲人經常遷徙,為了給墳墓做個記號,就插根棍子,上頭栓個物件。后逐漸演變為插佛陀。
插佛陀的來歷還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是佛陀媽媽營救老罕王(努爾哈赤),佛陀媽媽被李總兵殺害時披頭散發的樣子,表示人們祭祖時不忘她舍己救汗王的恩德。玉米骨子上疊落的五色彩紙穗子象征佛陀媽媽的頭發。
另有一說是,佛陀上疊落的錢狀五色彩紙,意為財源,俗稱“搖錢樹”。
還有送燈,就送面燈,用白面蒸成燈碗,棉花捻豆油燈,不許用蠟燭代替,因為民間說用蠟燭對下輩人不好。現在一般用電池燈代替。
滿洲人祭祖也有自己的禮儀和習俗。
滿洲人祭祖時,帶旗頭的女性和披甲的戰士不用磕頭(因為行動不便,后引申為滿洲婦女不扣頭,扣手的習俗)。
動作是右腿先曲,跪下后抬右手齊眉,稱為:一叩手。
滿洲祭祀男女分開,先男后女。
四、插柳枝
柳樹繁殖力強,且喜歡在水邊生長,古滿洲人視柳為生命的象征。
滿族神話中有柳星神,滿語為佛托烏西哈,相當于柳宿,其形狀如柳枝,是主管生育的女神。
滿洲人自古代就有祭柳和用柳樹祭水神的習俗。
前邊說了插佛陀來源的神話是佛陀媽媽營救老罕王。實際佛陀媽媽很早就是滿族祭祀的神靈。《清史稿》中記載“佛陀媽媽”全部尊稱為“佛立佛多鄂謨錫媽媽”(滿語意為柳始母或子孫娘娘)。
《滿洲四禮集》中記載該神祭祀禮:“佛立佛多”漢譯為“求福柳枝”,“鄂謨錫”譯為眾子孫。這位女神在滿族家祭或野祭中都受到普遍的尊崇,甚至皇帝和皇后都要親自祭拜。
可見插佛陀和插柳枝具有相通性,意義是一樣的。
那為何舊墳和新墳要有區別呢?
作者認為對新墳主要是祈求和祝愿剛故去的親人在另一世界生活得更好一些。故插佛陀為搖錢樹的意思。而對舊墳,則是以前的先人,更多是紀念祖先和祈求祖先保佑我們生人。
滿洲人有向祖先求子的習俗,就是祖先墳墓前埋兩個或幾個用紙剪成的連子人,表示求子、求安的意思。連子人就是希望孩子一個接一個連著來。
滿族有句老話叫“幔帳一放孩子一坑,幔帳一拎孩子成群”就是說在墳前埋連子人,祈求子孫滿堂人丁興旺的意思。
我想,插柳枝也是祈求祖先保佑我們生活繁榮昌盛之意。
滿族家庭還有用柳木刻神偶、樹柳求福祭以及小兒以榆柳為弓練習射箭、射柳等習俗。
五、其他習俗
滿洲人祭祖,可以在家中,還可以在祖先的墓地。
滿洲人祭祀時,需要擺供品,一般包括蒸子孫餑餑、子孫餃子,制作上供用的方子肉(整塊豬肉),或者是豬頭、豬腿,連頭帶尾的完整魚一條,點心、水果等。
滿洲人祭祀使用的香與漢族的香不同,所以被稱為韃子香。
到來大清時候,很多要講等級了。
如等級不同,墳頭高度就不一樣。等級是一品官墳頭高度是18尺,二品官高度是16尺高一天天,三品官墳頭12尺高四品10高,四品官的高度10尺高,五品官是8尺高,平民百姓墳頭高度不能高過六尺。
清明期間,現在一些地區的滿族人舉辦祭祖先或祭八旗英烈的
清明期間,滿洲人還有放風箏、踏春、射柳等習俗。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原創文章出品。
本文名稱:滿族的傳統節日是什么(滿族簡短小故事)
瀏覽地址:http://vcdvsql.cn/article32/cgosc.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企業建站、ChatGPT、定制網站、動態網站、網站營銷、虛擬主機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