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上善若水”,水,是生命源泉,潤澤世界,決定萬物的生存與進化。本文中,我為大家帶來了水凈化與安全技術專業的介紹,快來看看吧!
創新互聯企業建站,十年網站建設經驗,專注于網站建設技術,精于網頁設計,有多年建站和網站代運營經驗,設計師為客戶打造網絡企業風格,提供周到的建站售前咨詢和貼心的售后服務。對于做網站、成都網站建設中不同領域進行深入了解和探索,創新互聯在網站建設中充分了解客戶行業的需求,以靈動的思維在網頁中充分展現,通過對客戶行業精準市場調研,為客戶提供的解決方案。
城市水凈化技術專業簡介
城市水凈化技術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水化學基礎、水力學基礎、水文學基礎、微生物、水處理、水質檢驗和水分析、特種凈水制備管道工程、水資源保護、室內給排水工程、認識實習、水質檢驗實習、水分析實訓、凈水制備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課程。城市水凈化技術專業培養掌握城市水凈化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從事城市飲水和用水凈化、民用及工業污水控制及水資源保護等技術和管理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城市水凈化技術專業要求學生具備工藝調試與運行,設備是試運行與維護,控制系統運行與維護,檢測方案制定,布點采樣,樣品處理,指標測定,檢測質量保證,在水質評價,實驗室建設與認證,實驗室運行管理,水質評價,水凈化工程項目輔助設計,投標、施工、調試、運行,組織施工管理、監理,涉弊安裝、工程安裝,成本控制,組織竣工驗收,信息篩選與產品推介,維護保養技術培訓,回訪與售后服務等方面的能力。
城市水凈化技術專業就業方向
城市水凈化技術專業畢業生可在城鎮、小區、工廠供水部門從事飲用水的輸送、凈化處理、水質監測、水質檢驗等技術和管理工作;污水處理廠等從事科研、生活與工業污水處理技術、水質監測技術和管理工作;水資源管理、水質監測部門從事水資源規劃與管理、水質監測、水質檢驗工作;可在純凈水廠、生態水廠從事純凈水與礦泉水制備技術工作;水質控制和凈水制備部門從事水污染控制、凈水制備等技術管理工作;在城市節水工程領域、海水淡化廠從事水資源開發利用等技術管理工作。科研、教學單位從事實驗室技術工作。
《北京城區河湖水體水質改善與修復示范研究》課題專家論證會在北京舉行該課題由北京市水利科學研究所承擔,現將課題的技術方案作簡要介紹:
1、河道水體水質改善擬選技術方案
(1)濕地工程水質凈化技術利用天然洼淀,經過合理的人工修整,建設天然濕地處理系統。在耐水植物與土壤的聯合作用下,使河湖水質得到一定程度的凈化。
(2)天然與人工填料接觸氧化技術水流從天然濾料間流過時發生過濾吸附,同時表面生長生物膜對有機物進行氧化分解;或利用塑料(繩狀、纖維狀)等人工材料,作為接觸氧化填料,對河湖污染水體進行凈化。
(3)射流曝氣增氧技術利用浮筒式擴散曝氣裝置,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值,為水體中有機物的氧化提供條件。
(4)生物浮床水質改善技術在重度污染水域,由于水生生態系統已遭受徹底破壞,水體自凈能力喪失,自然恢復的機制不復存在。人為建造人工生態系統,利用環境生物技術吸收、削減水中的N、P及有害物質,凈化水質,并在有限區域重建并恢復水生生態系統。
(5)入河污水分散處理技術為了降低輸水管道投資和污水處理廠規模,特別是在近郊區比較分散的入河污水,開發入河污水分散生物處理技術,使點源污水在入河前得到就地處理。
示范工程選址城市河道水質改善示范工程擬選址在三家店攔河閘下游的永定河引水渠,河道附近有足夠的場地用于修筑示范工程附屬設施,在南水北調引水進京之前,永定河引水渠將成為北京市城區河湖環境用水的主要來源,因此選擇其作為城市河道水質改善試驗點具有極大的代表性和示范意義。
湖泊水質改善示范工程擬選址在什剎海和北海。什剎海和北海是連結北環水系與中南海的通道,在該地點實施水質修復示范工程,可保證在不影響中央政府日常辦公的情況下逐步恢復北海與中南海的水質,防止夏季水華現象的爆發。
河道水質改善示范工程方案
(1)永引渠——南旱河交匯口處河道水質改善示范工程濕地系統:主要以栽種蘆葦、香蒲等耐水植物為主,建設面積為0.4ha.天然填料過濾與生物氧化系統:總共兩道,南旱河填料體積120m3,永引渠填料體積160m3,總填料體積280m3.
(2)永引渠三號跌水水質改善示范工程在永定河引水渠三號跌水的下游100m處,設置人工填料生物接觸氧化系統,該處河水經過跌水曝氣后,可以充分利用溶解氧含量高的特點設比表面積大的生物載體,需填料體積為50m3.
(3)雙槐樹與羅道莊污水分散處理示范工程擬建設兩處入河雨污分散處理示范工程,其中一處建設在永定河引水渠雙槐樹污水排放口,處理規模為60m3/日,采用地上生物處理(穩定溏 土地過濾)方案,處理后污水回用于附近果樹灌溉或排入永引渠;另一處入河污水處理系統建設在羅道莊上游附近,處理規模為10m3/日,采用地下滲濾方案,處理后污水達標后排放到永定河引水渠。
2、湖泊水質改善示范工程方案
(1)松林閘水質改善示范工程曝氣增氧系統:在松林閘上約900m長的明渠河道上,設置浮筒曝氣增氧系統,前400m為射流曝氣段,后500m為穩定沉淀段,設曝氣機6臺,曝氣增氧后河水經鐵靈閘流向西海。
人工填料接觸氧化系統:利用松林閘上游河道曝氣后溶解氧濃度高的特點,在曝氣段后500m明渠河道上設置人工填料接觸氧化,填料體積30m3.
(2)前海與北海生物浮床水質改善工程生物浮床水質改善方案共建設兩處:其中一處為試驗點,建設在前海金錠橋東狹長封閉段,中間橫跨萬寧橋,橋西平均水深1.2m,東側平均水深0.4m,建設面積為500m2.另一處為示范工程,擬建設在北海大橋以北,水深為1.4到1.6m,浮床建設區域長250m,寬10m,面積2500m2.
(3)西海入口水質改善示范工程對西海進口的寬闊帶進行適當改造,鋪設天然填料與建設人工濕地,填料體積為30m3.濕地面積0.2ha.
更多關于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
GIS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
隨著我國環境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和計算機新技術在環境保護領域的廣泛應用,環境信息系統在環境保護管理和決策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出現為環境保護工作邁向信息化、現代化提供了技術支持。
目前,全國27個省級環保局及一百多個城市環保部門都已購置了ESRI公司的ARCGIS、ARCVIEW地理信息系統平臺軟件和相應的硬件設施,大部分省市已經建立環境基礎數據庫,在GIS平臺上開發了城市環境地理信息系統、重點流域水資源管理、環境污染應急預警預報系統等,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2.1應用GIS制作環境專題圖
環境制圖是環境科學研究的基本工具和手段。與傳統的、周期長、更新慢的手工制圖方式相比,利用GIS建立起地圖數據庫,可以達到一次投入、多次產出的效果。它不僅可以用戶輸出全要素地形圖,而且可以根據用戶需要分層輸出各種專題圖,如污染源分布圖、大氣質量功能區劃圖等等。GIS的制圖方法比傳統的人工繪圖方法要靈活得多,在基礎電子地圖上,通過加入相關的專題數據就可迅速制作出各種高質量的環境專題地圖。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從符號和顏色庫中選擇圖件,使之更好地突出專題效果和特性。
2.2應用GIS建立各種環境地理信息系統
各級環保部門在日常管理業務中,需要采集和處理大量的、種類繁多的環境信息。而這些環境信息85%以上與空間位置有關。GIS的強大功能之一是它的空間數據的采集、編輯、處理功能和對空間數據的管理能力。使用GIS,可以建立各種環境空間數據庫。例如:污染源空間信息數據庫(包括工業、農業、交通等污染源數量、屬性和污染源發生的地域范圍)、環境質量信息數據庫(包括空氣、水、噪聲等),GIS能夠把各種環境信息與其地理位置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分析與管理,以實現空間數據的輸入、查詢、分析、輸出和管理的可視化。例如,基于GIS平臺,廈門市建立了城市環境空間數據庫和污染源監測屬性數據庫,開發了網絡化城市環境質量地理信息系統,該系統涵蓋了大氣、地表水、聲學環境的監測信息,以分布圖、專題圖、三維模型等形式,生動直觀地反映環境質量狀況。由于采用了因特網的GIS開發技術,該系統可以在Internet/Intranet上運行。
2.3 GIS應用于環境監測
在環境監測過程中,利用GIS技術可對實時采集的數據進行存儲、處理、顯示、分析,實現為環境決策提供輔助手段的目的。如廣東省以東深流域自然環境地理信息為基礎,對東深流域的監測數據進行存儲處理,利用GIS技術開發了東深流域水環境管理信息。該系統直觀顯示和分析東深流域水環境現狀、污染源分布、水環境質量評價,追蹤污染物來源。可結合數字地圖查詢歷年監測數據及各種統計數據,進行空間分析(如緩沖區查詢與分析)、輔助決策(容量計算及污染狀況的預測)為流域水環境的科學化管理和決策提供了先進的科學手段。
2.4 GIS應用于自然生態現狀分析
在進行自然生態現狀分析過程中,利用GIS可以比較精確地計算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砍伐面積等,客觀地評價生態破壞程度和波及的范圍,為各級政府進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提供科學依據。國家環保總局把GIS技術與遙感技術相結合,對我國西部12省的生態環境現狀進行調查,得到了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的空間分布與空間統計狀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和生態環境變化的空間規律特點,為該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資源環境的可持續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青海省遙感中心將“3S”技術運用到青海湖環湖重點區域調查上,快速查清了該區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蓋現狀,建立了生態環境數據庫和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為政府規劃決策、資源開發、環境保護提供了寶貴資料。
2.5 GIS應用于環境應急預警預報
建立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區域預警系統,能夠對事故風險源的地理位置及其屬性、事故敏感區域位置及其屬性進行管理,提供污染事故的大氣、河流污染擴散的模擬過程和應急方案。例如,大連市的“重大污染事故區域預警系統”把重大污染事故的多種預測模型與GIS技術相結合,當某一風險源發生事故時提供應急措施、報警信息和救援信息,為重大污染事故應急指揮奠定了基礎。上海市應用GIS、RS與GPS技術開發了環保應急熱線系統,該系統采用GIS技術進行污染源搜索和定位;將GIS與GPS結合起來,用于出警指揮和導航;用RS技術獲取地面信息,解決了GIS基礎底圖動態更新問題。通過“3S”技術的綜合應用,更好地發揮了GIS在環保執法和應急事件中的作用。
2.6 GIS應用于環境質量評價和環境影響評價
由于GIS能夠集成管理與場地密切相關的環境數據,因而也是綜合分析評價的有力工具。環境影響評價是對所有的改、擴、建項目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預測評價,并提出防止和減緩這種影響的對策與措施。利用GIS的空間分析功能,可以綜合性地分析建設項目各種數據,幫助確立環境影響評價模型。由于GIS系統具有層的結構,可將不同的環境影響進行計算并疊加。深圳市環境保護研究所已利用GIS技術進行編制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和制圖。
在區域環境質量現狀評價工作中,可將地理信息與大氣、土壤、水、噪聲等環境要素的監測數據結合在一起,利用GIS軟件的空間分析模塊,對整個區域的環境質量現狀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以反映出區域中受污染的程度以及空間分布情況。如通過疊加分析,可以提取該區域內大氣污染布圖、噪聲分布圖;通過緩沖區分析,可顯示污染源影響范圍等。
2.7 GIS應用于水環境管理
水環境信息具有明顯的空間屬性和層次屬性,利用GIS可以更加明確地揭示不同區域的水環境狀況,反映水體環境質量在空間上的變化趨勢。可以更加直觀地反映如污染源、排污口、監測斷面等環境要素的空間分布。利用GIS還可以進行污染源預測、水質預測、水環境容量計算、污染物削減量的分配等,以表格和圖形的方式為水環境管理決策提供多方位、多形式的支持。目前,全國各省環保局正在使用GIS軟件進行各省水環境功能區劃匯總工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發水環境功能區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水環境數據查詢、水質評價、統計分析、水質預測等功能,將各種水環境信息以可視化的方式表達,對水環境的科學管理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城市水凈化技術專業主要實踐環節包括水化學基礎、水力學基礎、水文學基礎、微生物、水處理、水質檢驗和水分析、特種凈水制備管道工程、水資源保護、室內給排水工程、認識實習、水質檢驗實習、水分析實訓、凈水制備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課程和實踐環節。
中文名:城市水凈化技術專業
專業代碼:600107
修學年限:三年
一級學科:環保、氣象與安全大類
培養目標
培養掌握城市水凈化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從事城市飲水和用水凈化、民用及工業污水控制及水資源保護等技術和管理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培養具備飲水凈化、用水和污水處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具有城市水凈化設施運行維護、水處理工程設計施工、水質檢驗分析和水資源規劃等方面的能力,能在自來水供給、污水處理和純凈水生產企業,以及環境監測、水處理工程設計和水凈化設備生產銷售等環保、市政和水利行業單位從事水凈化系統運行維護、水質檢驗分析,水處理工程設計施工、水凈化設備生產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知識技能
具備工藝調試與運行,設備是試運行與維護,控制系統運行與維護,檢測方案制定,布點采樣,樣品處理,指標測定,檢測質量保證,在水質評價,實驗室建設與認證,實驗室運行管理,水質評價,水凈化工程項目輔助設計,投標、施工、調試、運行,組織施工管理、監理,涉弊安裝、工程安裝,成本控制,組織竣工驗收,信息篩選與產品推介,維護保養技術培訓,回訪與售后服務等方面的能力。
開設課程
水質檢驗技術、環境工程CAD、給水處理技術、給排水管水管網技術、水污染控制技術、水處理系統運行維護、水環境工程施工、水處理工程綜合實訓、水質分析綜合實訓、頂崗實習等課程。
就業面向
城區、小區、工廠供水及水質監測部門從事水質監測、凈化處理及污染控制等管理工作。
標題名稱:gis水質凈化技術 水質凈化原理
本文路徑:http://vcdvsql.cn/article36/dopjosg.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用戶體驗、做網站、服務器托管、定制開發、營銷型網站建設、移動網站建設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