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掌握這十大法寶,讓你的工作輕松又高效。
在《西游記》中某一回,孫悟空為了保護唐僧不受女妖精誘惑,給他畫了個圈,讓他站在里面不要出來。
在我們質量界也有一個圈,也就是我們此次要介紹的十大法寶中的第一個法寶——大野耐一圈 。
一、大野耐一圈
二戰后的40年間,由豐田的高級經理大野耐一創建和實施了一種新型的制造系統,今天稱之為豐田生產系統。其中大野拿粉筆在地上畫個圈讓經理們站在其中,訓練他們識別某個工作區域所存在的問題的方式已廣為人知。
今天,“站在圈內”的練習是培訓員工識別浪費非常有效的方法,為團隊主管的日常改進提供了結構化的方式,也為時間有限的高級主管提供了解現場的機會。當你花上一段時間站在現場的大野耐一圈內,你會發現實際狀態和目標狀態之間的差距。
既然發現了差距,這時就輪到第二個法寶——帕累托原則出場了,確定縮小差距的開始區域。
二、帕累托圖
1906年意大利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累托用他的80/20法則為我們簡化了世界,或稱為帕累托原則。通常采用帕累托圖來表達。
其實帕累托原則就是說,一般情形下,產出或報酬是由少數的原因、投入和努力所產生的。原因與結果、投入與產出、努力與報酬之間的關系往往是不平衡的。
識別重要的少數會對縮小現狀和目標狀態之間的差距具有最大的效果,一旦該步驟完成,再轉向關注于帕累托圖中的下一高點。
為了找出造成影響預定目標的20%因素的根本原因,下一步需要采用石川馨圖——也就是我們的第三個法寶,深挖其中的根本原因。
三、石川圖
石川圖(又稱魚骨圖或因果圖)是由日本質量管理專家石川馨教授于1960年代引入,石川馨是川崎鋼鐵公司質量過程管理的先驅者,從而成為現代管理奠基人之一。用以識別造成特定事件或情況的原因。
魚骨圖通過分析找出導致問題的因素,并將它們與特性值一起,按相互關聯性整理成層次分明、條理清楚,并標出重要因素的形似魚骨的圖形。
這是一種相當靈活的工具。即可以采用4M(人,材料,設備,方法)或6M(加上環境和測量方法)為制造或生產型流程的進行根原因分析,又可用4P(價格,促銷,地點,產品)進行市場和銷售的改善。通過魚骨圖,找到導致問題的原因后,下一步就要準備實施相應的措施,這時候請出我們的第四個法寶——甘特圖,利用它制定出一個行動計劃。
四、甘特圖
甘特圖——一種通過條狀圖來顯示項目,進度,和其他時間相關的系統進展的內在關系隨著時間進展的情況的圖表。
以提出者亨利·L·甘特(Henrry L. Ganntt)先生的名字命名。
亨利·甘特曾是管理咨詢顧問,在1910年期間以其項目管理工具甘特圖而聞名于世。
任何使用項目管理軟件或使用這個經典項目管理工具的人需要感謝甘特先生。隨著甘特圖在全球范圍傳播,帶來了管理大型、復雜項目的革命。
甘特先生算是早期具有精益思維的專家,他為后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例如標準作業合并表,安排每日工作和作業平衡。行動計劃不能僅局限于“計劃和實施”,也要注重“檢查和糾正”。這也是根據PDCA環原則,通稱戴明環——第五個法寶。
五、戴明環
戴明環又稱為PDCA環。愛德華戴明以其在日本教授和傳播PDCA的質量改進方式而聞名。
PDCA環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全面質量管理活動的全部過程,就是質量計劃的制訂和組織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按照PDCA循環,不停頓地周而復始地運轉的。
PDCA循環不僅在質量管理體系中運用,也適用于一切循序漸進的管理工作。
制定了計劃,接下來就需要驗證,而接下來的這個法寶—田口方法,即是通過試驗測試你的想法有效方式之一。
六、田口方法
上圖為田口的損失函數
田口方法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益的質量工程方法,它強調產品質量的提高不是通過檢驗,而是通過設計。
其基本思想是把產品的穩健性設計到產品和制造過程中,通過控制源頭質量來抵御大量的下游生產或顧客使用中的噪聲或不可控因素的干擾,這些因素包括環境濕度、材料老化、制造誤差、零件間的波動等等。
田口玄一教授采用費雪的試驗設計的思想來設法理解變異參數的影響,而不僅僅采用平均值。在傳統的試驗設計中,重復試驗之間的變異被認為是無益的,實驗者希望予以消除。
而在田口腦中,變異是研究的中心。
采用這些工具,你需要有數據來證明你的實驗是成功的。但你如何激勵員工按照新的方式來思考和行動呢?這時學習人的激勵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就相當有幫助了。
七、馬斯洛需求層次
馬斯洛需求層次論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
馬斯洛模型通過把人類需求劃分層次,幫助我們理解如何以及從哪些方面激勵人去改變奠定了基礎。
完成改進后,你需要有方法定期檢查和評估以防止流程回到原來的方式,同時新問題會很快顯現。
此時第八個法寶—奧巴測量,它是一個是非常有用的目視現場工具,用于異常管理。
八、奧巴量尺
一位身高四英尺(約1.3米)名叫奧巴的日本精益專家,他以堅持目視化,工廠中的任何物品不能比他的視線高而聞名。其思路是在你的工廠盡可能防止產生視野阻隔。這又被稱為“4英尺法則”或“1.3米法則”。這實際上反應的是現場目視化程度。
現場目視化程度越高,越多的問題可以得到解決,流程也就越穩定。但是,我們如何防止自滿,保持持續改進呢?
那么,請往下看。
九、海因里奇法則
“海因里希法則”是美國著名安全工程師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則。通過分析工傷事故的發生概率,為保險公司的經營提出的法則。
這個法則意思是說,當一個企業有300個隱患或違章,必然要發生29起輕傷或故障,在這29起輕傷事故或故障當中,必然包含有一起重傷、死亡或重大事故。
海因里奇安全原則(Heinrich Principle)教導我們如果要找出造成嚴重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就必須對最小的安全隱患予以重視。
同樣的原則也適用5S,消除浪費和增強質量意識。精益管理需要每個人對最小的問題也要予以警惕。持續的教育和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是必須的,同時防止對異常狀態形成不良習慣。
恰當地使用上述的九種工具會改進安全、質量、成本和交期。這能幫助公司擁有更多的能力來生產新產品和提供服務。但哪一種產品和服務會給你帶來市場優勢呢?
十、卡諾模型
KANO 模型是東京理工大學教授狩野紀昭(Noriaki Kano)發明的對用戶需求分類和優先排序的有用工具,以分析用戶需求對用戶滿意的影響為基礎,體現了產品性能和用戶滿意之間的非線性關系。
在卡諾模型中,將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特性分為四種類型:
(1)必備屬性;
(2)期望屬性;
(3)魅力屬性;
(4)無差異屬性。
前面九個法寶,說的都是產品改進工具,而狩野紀昭教授卻與眾不同。
他曾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我們返回持續改進的起點,我們需要再次詢問“什么是顧客所需要的?”. 狩野紀昭教授的模型幫助我們有效地回答這個問題。
看到這里,大家可能奇怪為什么會將一位教授開發的用于產品開發和戰略規劃中的工具歸于精益專家的改進工具呢?
如果我們依照帕雷托法則可得知,80%的浪費產生在產品設計階段而80%的管理浪費是由錯誤方向或戰略所造成的。
對于日常改進活動來說,雖然卡諾模型的實踐性和通用性排在其他九個工具之后,但從對整體系統的影響角度來說它應具有最大的潛力。
結尾
法寶介紹完畢。不過,法寶都有口訣的:
大野圈內找差距,
帕累托圖上尋原因,
魚骨圖上列緣由,
找出前因求后果,
甘特制表做計劃,
PDCA初顯威,
田口不服來驗證,
馬斯洛需求分層醒眾人,
奧巴量尺現場定標準,
海因里奇提安全,
卡諾深藏不露重設計。
網站欄目:質量管理界十大法寶
瀏覽路徑:http://vcdvsql.cn/hangye/iso/n14277.html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