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IDC圈4月8日報道,在智慧城市的建設和應用中,將產生從TB到PB級越來越多的數據,從而進入大數據時代。
創新互聯公司是專業的荔波網站建設公司,荔波接單;提供做網站、成都網站建設,網頁設計,網站設計,建網站,PHP網站建設等專業做網站服務;采用PHP框架,可快速的進行荔波網站開發網頁制作和功能擴展;專業做搜索引擎喜愛的網站,專業的做網站團隊,希望更多企業前來合作!數字城市技術把基礎地理數據、正射影像、街景景象數據、全景影像數據、三維模型數據結合在一起,在政務網上,通過注冊可以進行服務共享,在公共平臺、互聯網、公網上,通過二次開發可以提供各種交通、導航、旅游、文物、購物等服務系統。物聯網能夠實現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的互聯互通,實現智慧城市的各種應用。
智慧城市蘊含大數據
城市是生存繁衍最好的地方,城市是社會交往的地方,是文化享受的地方,按照城市的職能,我們讓它智能化,比如智慧安防、智慧環保、智慧能源、智慧城管、智慧養老、智慧國土規劃、智慧社區、智慧家居都是讓人有更好的環境來生存繁衍。在經濟發展方面,可以推動智慧制造、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在文化享受方面,可以考慮智慧戶外流媒體、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等。在社會交往方面,有智慧交通、購物、社會綜合管理。
在智慧城市的建設和應用中,將產生從TB到PB級越來越多的數據,從而進入大數據時代。2011年,Science專刊指出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美國工程院院士也指出大數據可以讓我們實現海量數據在預測、建模、可視化和發現新規律等方面應用的時代就要到來,奧巴馬總統宣布美國政府正式啟動大數據研究發展計劃,奧巴馬認為大數據就是未來世界的“石油”,這個計劃要超過以前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智慧城市建設的潮流已經到來。
空間數據方面,空間的傳感器資源,美國有185顆衛星,中國有91顆衛星,到2020年中國將有200多顆衛星,衛星每天往回傳輸的數據可以達到PB級,空間數據資源、處理資源、空間信息資源、地學知識庫資源,這些資源都可以傳到網上,通過可視化的服務,利用云計算環境,包括計算資源、網絡資源和存儲資源,來保證服務質量。
“天地圖”挖掘海量數據
為了充分研究這些海量空間大數據,我們研發了一個軟件,叫做“天地圖”,“天地圖”的數據已經超過了TB級,目前已經超過100TB。利用“4+1”傾斜相機城市三維模型,貴陽做了很多三維建模工作。通過大數據,我們可以監測上海的地表下沉問題,把雷達數據放在一起,進行數據分析和挖掘,自動地、隨時地檢測地表下沉,不同地區的下沉速度不同,上海大概每年下沉20毫米,遠郊區和市中心都在下沉。我們的檢測結果同上海市國土局對比,精度可以達到3.9毫米和2.5毫米。我們已經對上海、蘇州、天津、廣州等很多大城市進行了自動檢測。我們還監測了三峽,將來還要監測高鐵。
我國已建成世界大的視頻監控網,2005年平安城市計劃啟動,現在我們已經在全國600個城市安裝了超過2000萬個攝像頭,投資超過3000多億,攝像頭的工作可以幫助我們保證城市的平安、交通的通暢,但是出現了大數據的問題,就是存不起,數據量太大導致無法存儲。我們為天津做了一個規劃,“十二五”末,天津將安裝60萬個攝像頭,按照公安部的要求,數據要保留3個月,有4600多個PB,1PB等于1000TB,比我們的空間數據還要大,如果這樣存下去,一年要花580多億,相當于去年西藏的GDP。同時,數據也查不準,發現問題以后,用人工去查,查不準,不可能用幾十萬個人去查數據,超過了人工處理的極限。此外,也防不住,案件破案效率、破案速度、破案質量不高,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問題。
智慧交通方面,中國有13億人,數據量到了PB級,24小時都有流量,我們要把這些數據保存起來。安防方面,我們要“365天×24小時”管好城市的安防,數據量也很大。智慧養老方面,現在中國超過65歲的老人已經達到2億到2.5億,一個人從65歲活到90歲、100歲,如果把變化狀態記錄下來,可以使老人得到及時的救護和幫助。
目前,大數據依靠云計算和數據挖掘。科學的發展經過了四個時代,最早靠經驗,后來靠理論,現在我們進入了數字發現知識的時代,云計算就應運而生,把計算能力、存儲能力、交互能力放在云端,這種服務叫云計算服務,出現了基于云計算的信息服務,今天走到了虛擬服務云計算的時代,云計算中心內部的生態鏈,在一個網絡上,除了自身的計算資源之外,我們有一些商人做云服務器、集成服務等,這些人構成了一個鏈條,這個鏈條無所不在,為大家服務。
我們現在做了一個遙感云,把海量的遙感數據,復雜的遙感處理與分析方法放在遠程的云計算平臺上,利用云計算平臺彈性的計算能力,用戶無需買數據、不需搭建環境,也不需要買軟件,只需要選擇數據和算法后即可獲得計算結果,我們的服務不再是提供一個地鐵、提供一個文件拷貝和數據共享,而是基于云計算的注冊服務。
遙感云叫做OpenRS-Cloud,開放的遙感云是不收錢的,可以檢查任務進來的速度,可以看計算機結果,把數據輸入進去,可以直接在瀏覽器上察看到結果,用戶使用非常方便。大家體會一下遙感云服務實例,云系統可以搜索下雨之前的衛星影像,還可以搜索下雨之后的衛星影像,有了這些影像以后自動生成了服務鏈條,可以得到遙感服務的結果。
云計算與數據挖掘
位置云可以將手機的導航衛星信號與其他定位相關的傳感器信息傳輸到云計算中心,通過實時解算,實現室內外高精度的手機連續位置定位和實時導航。
地理國情檢測需要,災情報告員需要,土地調查員和城管員都需要,這樣的系統可以把外面的衛星定位方法、室內的傳感器定位方法、無線信號定位方法揉在一起,叫做混合定位。北斗正在做服務云,中國北斗從2012年已經開始全面運營,有120字短報文特性,我們做了增強系統,按照220公里的距離,可以保證導航精度一秒鐘十個精度,在60公里以內,可以實現區域三頻厘米級精密定位。如果用GPS,信號完好率達44%,初始化時間只有40多秒。
我們推薦的是GPS雙頻加北斗三頻,可以保證平面精度1厘米、高程精度3.6厘米,提高了30%,完好率達100%,初始化時間只有6秒。
現在運營商做這個軟件,精密定位可能收1毛或者2毛,高精度導航性能分析,可用于智慧交通中的車輛控制和智能駕駛,物質的運送只能在慢車道,原來控制不住,有了米級精度便可以控制,如果犯規了,指揮中心可以實時了解。
數據挖掘方面,我們現實世界的數據不是我們需要的,我們需要的是信息,最后要的是知識,我們要從海量數據中挖掘、發現我們所需的知識。
視頻數據挖掘,要把安全行為進行智能分析,視頻數據自動理解,從而實現視頻數據自動壓縮,把PB數據壓縮下來,要推行智能設備就要解決一些問題,例如人體異常行為檢測,異常事件檢測,這是公安部門最感興趣的。如果計算機能做,可以對目標進行跟蹤,這就是我們需要的,自動地對物體中的運動目標進行檢測、分離、跟蹤,對其行為進行有效識別,如果有了這個軟件,視頻數據就能充分利用,正常人的活動可以刪去,只把可疑的數據留下來。
智慧城市是基于數字城市、物聯網和云計算建立的現實世界與數字世界的融合,以實現對人和物的感知、控制和智能服務。感知是數字城市的功能,控制和智能服務是智慧的高級階段,智慧城市對經濟轉型發展、城市職能管理和對大眾的智慧服務具有廣闊的前景,使得人與自然更加協調。
做這件事情并不容易,首先要讓大家把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好,讓大家用的好、用的起,如果大家用不好、用不起,智慧化就等于零。專家和企業應該抓好技術創新和攻關研究,拉動智慧城市引起的數字服務產業的發展,更好地實現各種智能化的應用。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把手工程,城市一把手要根據每個城市的特點做好頂層設計,統一規劃,分步實施。
分享標題:智慧城市中云計算大數據挖掘與應用
網頁鏈接:http://vcdvsql.cn/article32/sogesc.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全網營銷推廣、企業網站制作、微信公眾號、外貿建站、定制網站、自適應網站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